重视粮食战略背后的矛盾
www.fjnet.cn 2012-10-18 10:25 李建华 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相关评论: 世界粮食日“体验饥饿24小时”活动,再次引发社会对“粮食安全”的关注。省农科院副院长喻大昭16日称,全国30多个省市区中,只有几个能够算粮食富余,就连“鱼米之乡”的湖北生产的粮食也仅仅够湖北人自己吃。 由此看来,我国的粮食安全并非高枕无忧。对于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虽然有可以从国际市场购买粮食来解决的意见,但主流的意见以及实际的政策抉择,还是主要靠自己的生产供应,其中的首要任务就是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这个“命根子”。 但问题是,正如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所言,“保耕地”与“保发展”两难局面和双重压力日益突出。人们看到,大片大片耕地已经或即将变成一个个开发区,发展工商业。耕地变身的结果是,所在城市大步发展了,GDP也立马上去了,各地因此都乐此不疲,在巨大经济利益面前,即使有违国家耕地保护政策,也并不奇怪,这样的例子所在多有。 而在另一边,老老实实守着土地搞农业生产的地方很可能会被看作不智之举,甚至被认为是落后、不发达的表现。 耕地红线要保住,地总得有人种,国家的应对办法是,实行区域经济功能划分:东部沿海地区主要优先发展工业,而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的主要功能是能源、原材料、粮食的供应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意味着不少地区的主要任务是生产粮食以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其中少不了像湖北这样的省份和地区。 任何地方都有发展的愿望。粮食主要产区未必不想像沿海地区那样发展,那里的人们也未必愿意死心塌地地种粮食,实际上,按资源属性来讲,像粮食、水资源、煤矿等资源集中的主要地区,都在为保障国家和社会运转作贡献。然而,煤矿作为稀缺资源,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较高,煤矿产区相对还获得了可观的利益,但很多粮食产区,在价格上并无优势,几乎可以说是在做着牺牲。 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一个说法是,以百分之几的土地养活了多少的人民,但被忽视的是,这百分之几的土地上的人们的发展意愿、生活意愿。没有哪一个地方有义务为其他地方的发展和生活提供资源的义务,也没有哪一个地方留住青山绿水供人赏玩,而让那里的民众生活清苦。无论是从国家发展还是从地方发展来看,对粮食主产区,都有必要给予充分的补偿,比如相当的财政转移,这样才不会显失公平。 财政转移支付可以直接针对农民,让农民获得可观的、比较划算的补助。给农民发放财政补贴以鼓励农业生产是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我国也已经给予农民一定补贴,但补贴的力度有待提高。此外,对于产粮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还应加大投入力度。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17]粮食局长带头禁食,粮食安全引深思
- [ 05-04]谁愿去捡一个遗落的麦穗儿
- [ 05-21]米袋子安全纠结岂可无解?
- [ 03-31]“想多了”的粮食问题
- [ 02-15]粮食补贴不如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 [ 12-16]粮价投机与农民之苦
- [ 09-01]粮价上涨的深层原因是高房价
- [ 09-01]种田无薄利粮食安全难说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