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集团化办学不能看上去很美
www.fjnet.cn 2012-10-16 13:26 徐 娟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年来,上海、广东、杭州、南京、合肥等地,尝试推行公立学校集团化办学,即由一所名校(也称核心校),合并若干所普通学校共同发展,构成一个大的教育集团。(10月15日《现代教育报》) 集团化办学的最大优势是便于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供给。名校作为一种优质教育资源,是在社会、政府多方扶持下,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而逐渐形成的稀有公共资源,在推进优质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名校可以也完全应当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从这个意义讲,让这种宝贵的公共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名校集团化办学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打个比方,一所新建学校,如果走“爬坡式”的发展道路,往往收效太慢,但将名校的先进管理经验、优秀师资等教育资源移植进来整合共享,那么它的成长或许能达到“跑”的速度,缩短新校的发展周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快速扩张,从而满足公众就地就近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笔者认为,集团化办学只是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第一步,如何使其实至名归,真正发挥办学效益,才是社会和家长所期许的。在集团教师的培养提高方面,许多家长就担心,当一所名校扩张后,随着班级和学生数的增加,优秀教师将被“稀释”,反而可能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在学校文化的传承延续方面,名校集团化容易加剧文化趋同,使子校丧失个性,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缺乏创新创造;在集团学校的兼并扩张方面,由于名校在集团化办学中获取众多的资源,造成其他学校边缘化,从而成为一场教育领域中的“圈地运动”。集团学校的过度膨胀,也容易形成“一大独尊”的格局,固化的办学模式有时还会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阻力。 很显然,这些问题许多并不在于名校集团化办学本身,或者说仅仅靠集团本身是难以解决的。更为重要的是,政府要调控名校集团化办学过程中的各方利益,破除部门区域的条块分割和利益驱动,真正践行“办好每一所学校”的承诺,消除社会大众对集团化办学的种种疑虑。比如,如何确保各校区在组建教育集团后,教育质量稳中有升?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制来考核集团化办学的实效,进而获得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认同?如何控制集团化办学的合理有序扩张,避免因过度扩张而导致名校品牌受损?如何通过双方甚至多方的融合,实现集团内所有学校的新一轮双赢发展?如何用优质教育最终消除百姓对各校所贴的优劣标签,实现无校可择、无需择校的目标?……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教育均衡一小步,民生改善一大步。公众要的是集团化办学的“实”,而不是集团化办学的“壳”。名至实归的集团化办学,不仅要看上去很美,更要让新建学校、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等借力驶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实现向优质教育的跨越。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31]名校不应当有属地招生问题
- [ 07-31]名校属地扩招的理由过于牵强
- [ 07-31]令人纠结的名校扩招
- [ 05-21]名校最讲“门当户对”
- [ 05-14]落户公厕上名校是一道病态教育风景
- [ 05-14]家长“空挂户”抢名校,望子成龙需慎行
- [ 05-14]户籍挂在公厕,实属无奈创新
- [ 09-02]农村生源进名校呈下降趋势原因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