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正文

“夺命电梯”中的人祸之痛

www.fjnet.cn 2012-09-14 15:48 徐 娟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日前,浙江省瑞安市一位母亲抱着孩子乘坐电梯时,电梯门打开电梯却未至,最终引发惨剧,母亲坠落电梯井不治死亡。(9月13日《现代金报》)

中国电梯协会统计显示,我国电梯数量已经达到200万台,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保障电梯安全成为事关民生的大事。去年12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地区非法拼装电梯引发的安全事故还记忆犹新,不到一年时间,又发生“夺命电梯”事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在频发的电梯事故背后,除了制度漏洞外,“人祸”因素总是挥之不去,每一起事故都经不起“三问”。一问,采购环节是否公开透明?作为采购电梯的单位,由于一次性采购数量较小,往往没有聘请专业公司参与采购,而本单位又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因此问题电梯比较容易蒙混过关。如果在采购环节还掺杂开发商压缩开发成本,领导交待、部门推荐,甚至经办人员中饱私囊等腐败行为,就必然为今后的使用安全埋下隐患。

二问,监管过程是否落实到位?在公布的电梯事故调查结论中,“制造缺陷”“超龄服役”“维保流于形式”等原因往往是电梯事故的罪魁。按理说,这些问题应当比较容易发现。现实的情况是,在生产、安装、运行、维护等环节,某些监管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从地方和部门利益出发,非但没有担负起公众安全“看门人”的责任,反而成了问题电梯违法运营的护身符,往往是等出了大事后,才姗姗来迟。

三问,相关法律法规是否滞后?当前,对电梯安全监管缺乏必要和专门的法规约束。比如,对报废电梯管理就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报废电梯被不法分子收购、拼装、倒卖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在现实生活中,更鲜有责任人因为发生电梯安全事故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相比而言,美国等一些欧美国家对电梯安全的管理就非常严格,许多劳动安全管理部门获当地立法机关授权,将电梯的监督管理从劳动安全扩大到公众安全;发生重大事故,生产企业负责人将被以业务过失致死罪追究责任,并且永远退出电梯市场;监管单位相关责任人也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和经济处罚。

人祸比制度漏洞更可怕。面对悲剧,我们不能将遏制电梯安全事故寄希望于生产者的良心发现,更不能以不法企业的狡诈手段作为监管失察的借口。相关部门在忙于亡羊补牢的同时,更应当对照“三问”,认真检查自己职责履行得怎样,深入剖析还有什么短板要弥补,尽快健全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向社会做出杜绝悲剧重演的庄重承诺。公众期望看到有关部门拿出实实在在、取信于民的举措来。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