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企理应将抽查视作一种鞭策
www.fjnet.cn 2012-08-28 15:29 陈小二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8月25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18次年会昨日在浙江杭州召开,会上,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表示,“中国乳品工业水平应该说是世界最高水平。我们唯一的差距就在于奶源。”“现在国家对乳制品的抽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今年上半年已经抽查了2600多次,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8月28日《贵州日报》) 半年抽查2600多次,平均下来,相当于一天要被查15次。如此密集的抽查,的确很让企业觉得“鸭梨山大”,但是,即使抽查次数如此之多,光明的牛奶也不是完全可靠的。仅在今年6月—7月,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便爆出三起严重的质量事故,可谓风波不断。 6月15日,安徽颍上县6名小学生在饮用光明牛奶后出现呕吐等不适症状;6月27日,光明又因清洗液用碱水渗入“优倍”奶中发出致歉信;7月20日,广州市工商局网站公布的2012年二季度第二次流通环节乳制品抽样检验中,光明乳业产品再登“黑榜”。除了光明,其他的奶企也不是“干净”的,蒙牛在忙着改日期,伊利深陷汞超标质量门…… 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追问,一是,在层层检查下,奶企都会出事,那不查是不是结果会更严重。二是,如此密集频繁的检查为何还发现不了问题?这样的检查是不是相当于形同虚设?郭本恒的愤怒,到底是因为检查太严格还是抱怨检查太多、接待太多,企业疲于应付呢? 如果是前者,那理应更加加强对乳企的监管;如果问题出在后者,那乳企也完全可以自曝招待账单,晒给公众看,到底有关部门的抽查怎样令他们不堪重负,可怕就怕,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个底气,否则也不会因为招待抽查团而不堪重负。 其实,职能部门多检查本身就是一种好事,一来,可以帮助企业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不至于让奶制品在流通环节“出事”,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保障了企业的声誉;二来,这种检查,促进企业不断把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当成生命线来抓,对企业的成长、整个奶企大环境的转变、提振消费者信心等无疑是利好的。 食品安全无小事,作为为全国人民提供牛奶,强调“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的奶企,理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担当,把抽检部门的监督当成一种鞭策,促使企业不断重视产品质量与企业声誉。以往我们总抱怨,几个部门“管”不住一杯奶,质疑监管力度不够大。其实,唯有严格的监管,才会让牛奶中的病菌无所遁形。企业理应将监督压力当成动力,而不是包袱。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此次召开的年会上强调,“乳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何造成的差距、差距到底有多少、如何弥补差距,这才是现阶段各奶企老总们最该关心的问题,而不是像个小媳妇似的到处诅咒发誓瞎抱怨;否则,这种抱怨只能被视为一种孩子式的撒娇或者矫情。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28]爱心乳企何必惧怕质监抽查
- [ 03-30]乳企巨资拼广告更要拼质量
- [ 12-31]监管“挠痒痒”,乳企“顶风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