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下跪门”背后的两种逻辑
www.fjnet.cn 2012-08-27 15:51 杨朝清 来源:东南网我来说两句
24日清晨,湖北武昌大东门公交车站发生令人唏嘘一幕:一名农民工扔烟头,被市容监督员捉现行。捡起烟头后,执法人员仍要秉公执法,情急之下,该农民工双膝下跪求情。该场景被一名网友拍照,事后上传至微博,一时引起波澜。当晚,武昌区城管局紧急介入调查,称执法本身并无问题。(8月26日《北京晨报》) 在传统的伦理叙事中,弱者往往占据道义优势,成为被同情、被声援的对象;而强者通常遭受固有成见和群体情绪的影响,成为被质疑、被指责的对象。强弱有时候泾渭分明,有时候却暧昧难清。在有些城市人看来,市容监督员是低人一等的弱者;但在农民工看来,市容监督员却成了高人一等的强者。 农民工扔烟头,是一种生活习惯,图的就是方便省事;市容监督员执法,是一种职务行为,讲究的是公共秩序。对于辗转于农村和城市的农民工来说,在农村随处可扔的烟头,在城市里却有可能接受规训和惩罚。当农民工的生活习惯遭遇市容监督员的角色规范,二者的观点碰撞和利益博弈就在所难免。 作为一种表演式抗争手段,农民工“下跪门”的目的并不是“表演”本身,而是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表演仅仅是利益诉求表达的外壳。一方面,非下跪不足以抒情,下跪具有示弱效果;另一方面,非下跪不足以维权,下跪具有“倒逼”功能。对此,社会学家斯科特早有精彩论述:在利益博弈过程中,弱者往往利用心照不宣的理解和非正式网络,以一种无奈的低姿态的反抗方式进行利益争夺。 神奇的网络,再一次以独特的力量,改变了社会生活;经过网络发酵,农民工“下跪门”迅速从个体事件演变为公共话题。随着社会的进步,无论是面对社会生活,还是权力运行,公众目光的重心已经逐渐转向了程序的正当性与具体的权利本身。因此,我们在评价农民工“下跪门”的时候,不妨从两个角度入手。 对于农民工来说,城市化不是简单的从农村到城市生活空间的置换,而是一个学习城市生活方式、行为和价值观念的长期过程。乱扔烟头也好,随地吐痰也罢,归根结底是一个文明素养问题;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罚款虽有必要,但不是根本目的,不可本末倒置。 一方面,我们在关注农民工的生活逻辑的时候,不妨多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在加强社会保障的同时,努力提高农民工在市场中的机遇和地位。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在追求城市公共秩序的时候,不妨在坚持程序正义的前提下,有差异性地对弱势群体给予人文关怀。如此,农民工“下跪门”或许不会上演。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8]城管给小商贩下跪的纠结
- [ 05-07]城管下跪劝商贩,能否“唤醒”文明执法?
- [ 05-03]应严查逼医生集体为死者下跪事件
- [ 11-04]教授下跪是膝盖软,还是权力硬?
- [ 11-04]教授下跪以求竟打动不了官员的铁石心肠?
- [ 06-16]“下跪”的是他,“感召”的是你
- [ 05-06]拥抱比下跪更适用于父母和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