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需重建双边“稳定装置”
www.fjnet.cn 2012-08-20 08:51 刘 迪 来源:环球时报 我来说两句
中国保钓人员此次成功登岛并安全返回,中日间避免了更大范围的冲突,这令人欣慰。与上次撞船事件相比,中日双方以务实精神迅速解决问题,这对稳定双边关系乃至东亚局势均有意义。这个事件及其解决,可以为中日双边关系“稳定装置”的重建提供一个契机。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回顾这段历史,前20年中日关系基本保持稳定,而后20年则出现各种波折、问题。可以说,前20年中日之间存在一种“稳定装置”,而后20年这种“稳定装置”则日渐消磨乃至频频失灵。 在前20年,尽管两国之间存在磕碰,但双边关系却基本保持平稳。这是因为在1972年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日关系之中存在一个“稳定装置”。这种“稳定装置”包括三个要素即共同目标、高层信任和外交氛围祥和。关于第一点,这是因为双方共有“反霸”需求。第二点是指两国战前、战中的老一代领导人仍然健在,他们相互开诚布公,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与信任。第三点是指两国媒体、意见领袖彼此心怀善意,认为彼此的诚意可以超越政治体制的不同,因此彼此报道充满祥和氛围。 但在后20年,老一代政治领导人完全退出政治舞台,中日高层互信关系日渐断绝。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民族主义崛起等因素,导致上述“稳定装置”慢慢失灵,中日关系开始吃老本。近20年来,日本经济长期萧条,中国日益崛起。这种反差导致日本民众普遍焦虑。日本国内精英希望通过民族主义凝聚民心,维持日本在亚洲的大国地位。在此期间,对日本来说,中国既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市场,也是一个令人警觉的对手。因此,“中日友好”话语逐渐衰退,中日关系的“稳定装置”失灵。 保钓人士这次登岛事件的迅速解决,展现了中国方面对日外交新的可能。登岛前后中国政府的言行说明,中国面对日本极端民族主义的言行,已经不再只有单纯口头抗议的形式。同时也不再只有单纯政府渠道的解决方式。 两年前中日之间的撞船事件发生后,日本新生代政治家不乏要对中国“毅然应对”的强硬声音。有人批评这些政治家既缺乏政治智慧,更缺乏对历史的学习。但此次日本政府汲取了此前撞船教训,说明中日正在学习如何管控冲突。 以往“稳定装置”的历史背景固然难以复原,但双方仍有可能重建新的“稳定装置”。对中日双方来说,重新确定新的共同目标十分重要。今天,除了市场技术的相互需求之外,中日双方还应有更大的目标,即维护东亚乃至世界的繁荣与和平。这次保钓人士登岛说明,假如日本政府不能鲜明表明自己的态度,可能诱发中方民间更为强烈的反应。对此,今后两国政治家完全可以通过密切交流,找到拒绝极端民族主义人物的应对办法。此外,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需要建立一个中日双方意见领袖、精英人物广泛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交换意见,求同存异。媒体、学界以及各种非官方组织,也应提供双边关系的友好舆论氛围。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23]中日当“三思而后行”
- [ 05-16]建中日韩自贸区不一定漫长
- [ 02-23]东亚足够大 容得下中日韩
- [ 08-27]17年后,中日青少年的素质较量仍须重视
- [ 01-11]鸠山的低头道歉将是中日双赢
- [ 12-08]日卸任“台独高官”证实中日决定台日
- [ 08-13]酒井法子吸毒也毒害了中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