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穷再破也是你的乡你的国
www.fjnet.cn 2012-08-09 16:52 吴 乔 来源:燕赵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厦大经济学院一位女博士在微博“发飙”,抱怨她们所去调研的地方——— 原国家级贫困县政和县接待条件差:“吃的一点都不好,什么乱七八糟的,菜全部被吃光。哎,小地方,做事不行,而且他们显然不把我们学生放在眼里!”“破地方,过得太憋屈了!每天的饭都是那几个菜,一个重口味的师傅,县宾馆的厨师该换了!下午出去找吃的,也没个超市,买的尽是瓜子豆子好利友!” 尽管最后这名博士公开道歉,但如此抱怨出在这名本来自湖北农村的学子身上,更令人深思。到底是什么改变了她的乡土情怀,对这乡这国的穷与破如此挑剔厌恶? 也许有人猜想,再穷的县,也会有奢华式的接待,只不过没把它运用到博士调研团身上,或让人心生冷落之感吧。从中国式的地方接待特色看,按该县常委统战部长和政协副主席设宴款待调研团的规格,“吃住就在接待条件最好的县宾馆”的安排,这样的接待在面子和里子上都算过得去。又岂能一面批评公务接待吃掉大量民脂民膏,一面又要求接待自己用好的标准? 放下这一层可能的接待纠结,也许当地的吃住的确让这名女博士产生了很大的不适应,也许她通过自己的奋斗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条件。但农村原本是她土生土长的地方,奈何如此快地就忘了本?更何况此行调研乃有关生态与经济发展的课题,原本不应享受相对较好的县宾馆接待条件,而应该更实际地感觉当地的发展条件,至少也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也许正如她自己道歉所言“因为个人的一些私事导致自己心情不好,发表了一些不当言论”,是因私事而进行了迁怒式发泄。但无论是何种原因,对吃住本身的不满意,是引起其抱怨的一个基点。令人深思的正在于,当地的“穷破”没有引发当事人的关切、体谅与包容,没有引发这位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的乡土情怀。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也许这样对穷破的抱怨,仅仅只是这名女博士的个人感受,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大学生整体上的乡土情深,不能就此否定大学生们难以担当国家未来发展大任,也不能武断认为教育整体上失败——— 只懂教书不懂育人。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从农村出来的,不是个个都热爱农村。从穷日子过来的,不是个个都怀想那穷日子。但是,我们的教育天然有责任教育这些祖国的未来去热爱自己的乡土家国,有责任教育国家的栋梁们去改变自己的乡土家国、让它美起来富起来而不是自己改变后就嫌弃它。 放眼现实,不能不看到,一些人的确有对自己乡土家国的嫌弃厌恶情绪。从有的人跳出农门不再回报故土,甚至连一点善意的情怀也消逝无踪影,到有的人富起来后便把财产转移到国外、移民到国外,在一定意义上说,与对这乡土家国失去热爱不无关系,与放弃改变这乡土家国的责任不无关系。 再穷再破,也是你的乡你的国。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受滋养于斯。有的人也许只有能力改变自己,而没有能力改变乡国,但请不要嫌弃生你养你之乡国。乡土家国生养的也绝不能只是背叛忤逆之子,应让所有的孩子都懂得,从小就要有改变乡国面貌的志向。如果孩子们不愿报效、改变乡国,而都想着远离乡国、嫌弃乡国,这本身即是这乡这国之悲哀。但愿女博士的这一抱怨,能引起人们的反躬自省:我究竟为这乡这国做了些什么。 □特约评论员 吴 乔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9]“不愿下基层”不是一个人的悲剧
- [ 08-09]女博士"决不下基层" 需高校警醒并反思
- [ 08-08]女博士"死都不再下基层"的出路在哪?
- [ 01-31]下基层需文件“赶”,更需主动“为”
- [ 01-18]老板过年“下基层”背后不只是“用工荒”
- [ 05-27]“干部下基层”何时不用发文提醒?
- [ 02-18]新老公务员可否都下下基层?
- [ 01-27]官员下基层,何必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