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决不下基层" 需高校警醒并反思
www.fjnet.cn 2012-08-09 09:57 于文军 来源:东南网我来说两句
厦门大学一名女博士随校方赴福建原国家级贫困县政和县调研时,在微博抱怨称,“吃的不好,什么乱七八糟的”,“求:统战部配个好车送我们”,并表示“毕业后坚决不下基层”。该县统战部长称,调研期间遇上台风,县里建议不要到农村,吃住在接待条件最好的县宾馆。 (8月8日中国青年报) 从报道的情况看,女博士对基层深恶痛绝,达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何以如此?因为基层艰苦,她不愿意吃苦。其实,她根本未接触到真正基层的苦,调研期间,遇上台风,为安全考虑,县里建议他们不要到农村,让他们在政府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吃住就在接待条件最好的县宾馆。如果她一沉到底,很难想像她是否歇斯底里?如果她在城市环境中长大,或许还可以理解,但她来自农村基层,对农村基层的苦最清楚不过,多读了几天书,现在居然瞧不起农村基层了,这不是忘本是什么!人是环境的产物,女博士现在鄙视基层,厌恶基层,是后天进城受高等教育的结果,这是高校教育的悲哀。 孟子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国家栋梁之才,不仅学问大,更要能吃苦,善于同基层民众打成一片。但凡成大事者,古今概莫能外。高校是培养人才、培育国家栋梁的地方。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愿意到基层磨炼吃苦,不愿意和社会底层民众打成一片,想的是享乐,这样的学生还能堪当重任吗?显而易见,思想品德与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教育的短板,需要高校警醒并深刻反思。 有人说,有些专业的博士,不用下基层,他们的任务是搞科研,呆在实验室里,把学问做好就可以了。学问来自实践,而基层是实践问题产生最多、最有代表性的地方。轻视基层、远离基层,所做的学问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生命力,没有任何价值,是基层民众嗤之以鼻的,将被时代的实践发展很快地抛弃。因而,即使从做学问的角度审视,坚决不下基层的学者是短视的,也做不出深入人心、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学问。 安排学生到基层调研,不是旅游观光,就是要让学生接触社会底层的甜酸苦辣。只有这样,调研才有意义,写出的调研报告才有价值。无论学校还是接待单位都要注意这个问题,没有这个准备,调研宁可不搞。起码避免了形式主义的作秀,减少了接待单位的负担……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9]立体观察女博士生“死都不下基层”言论
- [ 08-08]女博士"死都不再下基层"的出路在哪?
- [ 05-03]有尊严的基层自有青春闪光
- [ 04-28]“当选就拆你厂房”的基层民主伤不起
- [ 03-30]别让遴选“低碳”了基层
- [ 03-20]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都很重要
- [ 03-16]提高基层代表比例有利民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