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西岸时评 > 经济论衡> 正文

民族复兴指数需对接公众感受

www.fjnet.cn 2012-08-07 10:21 乔子鲲 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对复兴指标进行量化,应该没什么疑问。问题在于用什么样的要素及其内涵来参与量化。

针对公众质疑“2010年中国即完成62%的民族复兴任务”,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就复兴可否量化、何谓伟大复兴、五年何以复兴16%等焦点问题作出回应。这些回应,从其研究领域看有其合理性,但最终得出的结论却与公众感受有较大距离。

实现民族复兴,本是国人的最大共识。但如果在阐释或研究上对复兴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专家认为如此这般就算复兴而公众却不认同,显然不利于凝聚共识。民族复兴作为100多年来无数人的梦想,决不是虚无飘渺的主观悦感,而必定有着很切实的内涵。只有在一些基本标准、要素和目标上明确共识,才有利于朝着它奋进。

民族复兴,当然不是达至历史上万邦来朝的汉唐盛世,也不是独雄于当今世界。复兴即是恢复兴盛之态,这个兴盛,究竟是沿着历史纵轴去和自己的过去比,还是沿着当今世界的横轴去和其他国家比?如果这些历史和现实的参照系都不太科学,那又该如何建立自己的坐标系?

1820年,大清国的GDP是全球的1/3。然而20年后,GDP只占世界5%的英国即发动了鸦片战争。这足以表明,没有高质量的GDP,没有技术进步支撑的GDP,就是排到世界第一,也照样会被宰割。同时,也表明光用GDP是无法衡量复兴的。

对复兴指标进行量化,应该没什么疑问。问题在于用什么样的要素及其内涵来参与量化。专家称,选择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国民素质、科技创新、资源环境、国际影响等六大指标。显然,“民主政治”这一重要要素就缺失了。而在人们关切的社会发展、国民素质等要素中,又是靠什么样的内涵来支撑呢?

事实上,在公众的认知里,如果经济的质量和结构达不到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是靠“带血的GDP”和“黑色GDP”支撑;如果社会现代化中,缺失了普遍的公平正义;如果人的现代化中,缺失了人的基本权利权益保障;如果原始创新不能成为科技创新的主流;如果资源环境被破坏了——那么,人们是很难有民族复兴的感觉与欢欣的。

民族复兴,也是全面的复兴,不能有短腿、短板的。而在各要素中,有些要素是先决性的,如果这些要素成色不足,哪怕是其他要素都很优,也很难称为复兴。我们常说没有农村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没有国防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道理正在于此。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