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正文

滇池“生态保护费”究竟该由谁埋单?

www.fjnet.cn 2012-08-06 09:24 张玉胜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相关评论:

滇池治污费不是不可以收

“收保护费”的待客之道是江湖做派

近日,“昆明拟对滇池游客征收每人每天10元生态保护费”的消息引发网民关注,不少网民认为让游客为滇池治理污染埋单“太离谱”。记者采访获悉,上述收费计划目前正在报请有关方面审核通过。(8月5日《新京报》)

“谁污染谁治理”,这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体现权责对等、公平公正的情理之事。然而,面对已严重污染至“劣五类”的滇池水,昆明市官方却别出心裁创出了新招:滇池被污染,游客来买单!滇池流域2920平方公里范围的五华、盘龙、官渡等6个县区的酒店、旅社入住者,拟按每人每天10元的标准,开征滇池生态资源补偿费。这种转嫁危机、推卸责任的“游客治污”之法真可谓“生财有道”。

按照昆明市政府的相关计划,“十二五”期间,昆明将围绕滇池污染治理投资420亿,建设101个项目,力争到2015年,使其总体水质稳定达到Ⅴ类。这原本应该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遗憾的是,“愿景很壮观,现实却骨感”,目前滇池综合治理资金缺口竟高达80%。这便是开征所谓“生态保护费”的由来。按理说,尽管滇池治污迫在眉睫,但治理污染毕竟是当地政府的分内之责,政府办事应当遵循内部挖潜、量入为出的原则,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哪有“你规划,我出钱”的道理。为滇池治污“预留”巨额资金缺口,无异于向公众张开强取豪夺的血盆大口。有网民对此算了一笔账:“来自昆明旅游局的数据显示,昆明2011年接待海内外游客首超4000万人次,按每人次在昆明停留三天计算,4000万乘以10元再乘以3天等于12亿!”这无疑是坐收渔利的精明算计。

“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政府投资不足,治理滇池污染的确需要征收“生态保护费”,那首当其冲的也应当是沿池污染企业和个人,甚至广而扩至所有的“本地人”,岂能独独算计“到此一游”的外来客?不可否认,游客的吃喝拉撒会给当地的环境保护造成些许压力,但与其为当地旅游业发展和拉动相关产业做出的贡献相比,堪称九牛一毛。“贡献”之余再“挨宰”,无疑会挫伤游客游览滇池的积极性。而外来客有可能地“用脚投票”,不仅会最终损害旅游事业的发展,更无益于为滇池的生态保护积聚资金。因此,这种把手伸向游客的急功近利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的自断财路,势必背离决策初衷,甚至适得其反。

其实,向游客征收“生态保护费”也是一个认知误区。按照人们的思维惯势,景区的科学管理一般都应当是先由政府通过投资整治打造优美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旅游收入,然后凭借财力的提升,进一步做好生态与环境的保护,这才叫是良性循环。而征收滇池“生态资源补偿费”的本身,就是对游客预作“污染源”的有罪推断。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思维扭曲,也是环保懒政的不作为表现,更是巧立名目的“门票涨价”。保护滇池还是应当多向内用力,别动辄打游客的主意。以“宰客”为目的的“生态保护费”可以休矣!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