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真实公开的辩论比征集意见更重要

www.fjnet.cn 2012-08-06 07:54  李  杏 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预算法素有“经济宪法”之称,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征集意见已于8月5日截止。在全国人大法律草案征求意见系统中,草案征集到的意见超过30万条,超过了去年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征求意见时收到的23万多条意见。

开门立法、开门制定公共政策,公开征集民意不可或缺。社会意见数量记录的一次次刷新,可以显示政治开放度,以及人民关注度、参与度都在提高。但是,仅是公开征集是远远不够的,公开征集民意本身,也未必能够保证或者直接等同于民主立法、民主决策。

民主立法和决策,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经过公开、充分乃至激烈的公共讨论与利益博弈。现在,人们可以比较方便地发表和提交意见,网络时代更能保证这一点,但很多时候,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意见被征集上去以后,会受到何种对待与处理,也不清楚这些意见最终能对法律、政策的制定或修改起到什么作用。征集意见是公开进行的,但立法机关的辩论和博弈常常是关门进行,是一种内部行为。也就是说,相比征集意见的公开,讨论与博弈的公开性还不足。

事实上,征集社会意见这一程序本身也存在问题。比如说,往往会设置一个截止期,这是不是意味着人民的意见只能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才有效呢?开门立法、开门决策,只要它们没有最后通过,社会公众应能够随时发表意见和看法,而不是有什么时间或形式上的限制。即便法律和政策通过了,社会还应随时可以发表不同意见,不是说就一锤定音,可以不必说话了。

民意不只是被征集的对象,任何公共政策或法律,都应该经过人民同意。民众意见和人民同意还不能混为一谈。征集民意不只是一个程序或阶段,实际上是人民参与政治的形式。然而,我们能够看到,一面是大张旗鼓地公开征集民意,另一方面,作为人民参与政治的重要平台,体现人民的政治主体性的“两会”,却很少能见到激烈辩论与意见交锋。这无疑不算是正常现象。

我们并不是要否定意见征集这一形式,而是说,对于事关民众利益的重大决策、法律,相比公开征集意见,实现真实而公开的辩论,更为重要和关键,后者才是开门立法和决策的实质所在。

□ 本报评论员 李杏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