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看病无红包”仅需一纸协议书?
www.fjnet.cn 2012-08-03 07:25 王垚烽 来源:东南网我来说两句
为了规范诊疗服务行为,防止收受“红包”、回扣、过度检查治疗、乱收费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发生,卫生部在日前发布的《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实行医患双方签署协议书制度——患者入院时,要进行医生不收“红包”、患者不送“红包”双向签字,协议书纳入病案管理。(8月2日《新京报》) 杜绝“红包”就强迫医患双方签署不受、不送协议书?这与依靠诚信承诺书来杜绝高考作弊,以廉政宣誓来根除官场腐败的逻辑何其相似。问题是,这种很傻、很天真的做法真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吗?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任何一个有正常思维分析能力的人恐怕都不会相信。 医生看病收红包,这是广为舆论所诟病的医疗领域“潜规则”,之所以久治难愈,甚至愈加严重,一者在于医生的付出与收入严重不相称。据《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程晓明教授的研究,全球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大致在社会平均工资的2至3倍之间,而我国医生收入却仅为平均工资的1.3到1.8倍。与此同时,其所承担的工作量却大大超出外国同行。这不仅易于诱发医生群体的职业挫败感,在生活成本不断上涨的时代,还容易导致医生出于物质利益的考量,背离职业道德而选择“为五斗米折腰”。 二者,患者对于现行医疗卫生体系公平性的质疑,也促使他们在遇到突发情况时,选择通过送“红包”等方式获得对于医疗资源的优先占用。调查显示,九成受访者觉得在家人患重病需要手术或住院时,应该给医生送红包。很多人即使再不情愿,也觉得“不送红包,心里不踏实”。这种不信任心理如果得不到改变,甚至被推向极端,就容易出现此前发生在江西高安的,医生退回车祸患者家属红包,却被误以为得了肇事车主好处而遭到殴打的“杯具”。 由此可见,“红包”现象并不纯粹是一个个体层面的道德问题。事实上,今天许多职业领域出现的道德失范,其背后都有着深层次的制度原因。单纯依靠道德呼吁很难彻底的解决问题,遑论是用签协议书这样流于形式,甚至有些弱智的方式。 要想真正杜绝“红包”泛滥,一方面应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收入水平,实现其付出与收入之间的平衡,使之无需为生计原因而抛弃悬壶济世的职业理想;另一方面还要增加医疗资源的供给量,并努力做到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和公开透明,以此消除患者的焦虑心和不信任感,从而营造出一种“医生不愿收、患者无需送”红包的良性就医氛围。而要实现这一点,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增加财政对于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换言之,“政府养医”才是打造廉洁公立医院的正途所在。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2]医患双向签字能否遏制“红包”?
- [ 07-27]拒收红包被打,谁是受害者?
- [ 07-26]“退回红包挨打”隐喻“医患信任重伤”
- [ 07-26]"拒收红包被打"是患者对"潜规则"逆转的对抗
- [ 07-26]拒收红包被打,谁是受害者?
- [ 07-26]退红包被打揭示社会风气
- [ 03-30]什么纵容了“办丧事送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