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双向签字能否遏制“红包”?
www.fjnet.cn 2012-08-02 17:10 徐云鹏 来源:东南网我来说两句
今年下半年,全国全面启动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工作。1日,卫生部发布《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提出,患者入院时要进行医生不收“红包”、患者不送“红包”双向签字,协议书纳入病案管理。(据2012年8月2日《新京报》) 医护人员收“红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理工作也应该从多渠道入手下气力,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医患双向签字拒绝“红包”,是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起码要求,此举与其他制度措施紧密配合,方能对备受公众诟病的“收红包”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拿人钱财,替人办事。钱不能白送,钱也不能白拿。如今,“红包”问题已经陷入了“不送不行”和“不收不行”的尴尬境地。不送“红包”治病难,“红包”不到手,治疗不上手;不收“红包”医生难,轻则遭家属怀疑,同行打击排斥,重至人身受伤害。这是有先例为证的。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医生单人安退回车祸患者家属的500元“红包”,却被误以为得了肇事车主更多的好处。鉴于伤者已治愈,他给出“可以考虑出院了”的建议加剧了这种猜疑。而在医生按照正常医疗规程,停掉了患者的一些消炎药并嘱咐病人出院后,患者的两名家属在医院门口堵住医生,将其头打破(7月25日《新法制报》)。 医护人员收“红包”惹祸,不收“红包”也招惹麻烦,这说明,重新构筑医患之间的互信,是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双方共同的事,需要共同齐心努力。这恐怕也是卫生部确定医患双向签字拒绝“红包”的初衷。 我们也必须看到,国家卫生部在严肃查处医疗卫生领域以权谋私、以医谋私、收受“红包”等违法违纪行为,严肃行业纪律上,一直紧锣密鼓,雷声滚滚,积极努力,先后出台了《查处卫生行业商业贿赂案件指导意见》、《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指导意见》、设立收缴医生“红包”专项账户、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等一系列措施办法,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工作。但治理仍然如同割韭菜,愈演愈烈,成为社会公害,招致群众的强烈不满。 从表面上看,尽管在收受“红包”问题上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都是双方自愿的事,但实质上患者还是被动的,甚至是被胁迫的,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挣钱不容易,花钱应珍惜,即使是富翁也不会轻易挥霍钱财。患者临时抱佛脚,无外乎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期望能够治好病罢了,“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谁还能认识谁呢。显然,在目前这种医患互信严重缺失的困局下,通过双向签字拒绝“红包”的效力是有限的。制度不配套,实际操作起来很可能就是签归签,送归送,收归收,各自都心领神会,心照不宣,一切照旧。 有效遏制收受“红包”问题,必须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惩治并重,逐步建立纠风工作长效机制,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要把医学伦理教育贯穿始终,促使医生发自内心地去为病人服务,对什么事该做并且如何做、什么事不该、违反了怎么办等问题有清楚的认识,深扎收受“红包”可耻的思想根子;要建立一整套医疗保险制度和组织来保护病人的权利,监督和保证医疗质量,制约医生的行为;要提高医生的劳务技术价值,相应的提高医生的福利待遇,让医生获得较高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通过对医生的治疗行为、服务质量和消费成本效益比进行评价,来确定医生年薪、奖金和福利待遇水平,让他们懂得因收受“红包”而丢饭碗不值得;还要严惩医生收受“红包”的行为。通过畅通群众举报渠道,重奖鼓励群众举报,吸引群众积极参与监督。通过建立医生从业自律组织的方式,管束医生的从业行为,一旦查实收受“红包”的,一律终生吊销行医执照,彻底砸碎其饭碗,用制度的刚性规定震慑收受“红包”者。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27]拒收红包被打,谁是受害者?
- [ 07-26]“退回红包挨打”隐喻“医患信任重伤”
- [ 07-26]"拒收红包被打"是患者对"潜规则"逆转的对抗
- [ 07-26]拒收红包被打,谁是受害者?
- [ 07-26]退红包被打揭示社会风气
- [ 03-30]什么纵容了“办丧事送红包”
- [ 03-30]合格“蓝帽”原是“红包”攻破
- [ 02-27]给病人发"红包"体现医院公益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