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西岸时评 > 星闻码头> 正文

反思让球风波,让体育纯粹起来

www.fjnet.cn 2012-08-02 09:23 南都社论 来源:南方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由于在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双打赛场上消极比赛,包括排名世界第一、被视为夺冠最大热门的中国选手于洋和王晓理以及其他三对选手都被取消了奥运会参赛资格。

这样的结果让人遗憾,却并不意外。虽然针对质疑,一些选手作出了“保存体力”的辩解,但双方失误频频,击球不是出界就是下网的场上表现,让这种辩解十分苍白。更重要的是,故意求输在竞技场上早就不那么新鲜,国内的足球、篮球比赛中如此,2003年世界女排锦标赛,陈忠和率领的中国女排也曾做出和于洋王晓理组合相似的选择,当时为了避开不愿碰上的对手,中国队消极比赛,引得舆论哗然。

让球风波面前,中国的态度十分鲜明。风波刚一发生,中国体育代表团即责成展开调查,并表示“反对任何理由、任何形式的违反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的行为和做法”,新华社更发表措词严厉的评论文章称“输球又输人,丢人丢到家了!”

这样一种反应理所当然。当我们从视频上看到选手在赛场上离谱的低级失误,听到观众震耳欲聋的嘘声,目睹裁判近乎请求地希望选手打出一场正常的比赛而最终未能如愿时,估计很难不同意国际羽联主席于风波之后的一个判断:这是一令人深感羞耻的事!

为什么会为之感到“羞耻”、“丢人”?诚如新华社评论所云,“这类做法骨子里戕害了体育精神和道德,是赤裸裸的为金牌而金牌行为,而且极不尊重观众,最终即使赢得金牌,也会广遭诟病。”另外也需要指出,因为消极比赛等于是对观众智商和基本判断能力的侮辱,对一个运动项目来说,其杀伤力可能无与伦比,利用消极比赛的手段即使能够夺得金牌,也必然破坏这项运动的魅力,尤其是像羽毛球这样相对小众的运动,选手的怠战极有可能导致“粉丝”的流失。一旦观众越来越少,这项运动还能在奥运继续生存下去吗?

但出人意料,风波之后,媒体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70%以上的投票者认为故意输球是一种“战术手段”,“无可非议”。一边是羞愧,一边是淡定,这种分裂的现象其实十分正常,因为其反映出公众对“金牌与国家关系”、“目的和手段”等问题认识的复杂化,同样处于风波中心的韩国,他们的网民对本国选手的态度也是各趋一端。

故意让球,消极比赛,让一场比赛缺乏起码的可观赏性,这样的行为是否真的“无可非议”?只要做一个简单的换位思考就能了然,如果把那些投票支持消极比赛的人放到赛场上,亲身体验一下那种不被尊重、近似遭戏弄的感觉,他们是否还会坚定地认为,这种行为“无可非议”?至于“为了国家”云云,新华社署名文章的反问甚为有力:国家真的如此需要这样的金牌吗?

新华社评论指出,在“唯金牌论”的影响下,“我们竞技体育界的个别官员和教练,把比赛的输赢看得重于一切,为了金牌,常常做出令运动员形象受损,缺失体育精神的事情。”而现在一些人士对消极比赛的宽容,则表示金牌至上的恶果持续膨胀,已经超越了体育界,它将导向社会进入到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价值迷误中去。

让球风波类似事件一再发生,反思“唯金牌论”,最重要的应该是让附着于金牌的利益有所减轻。面对一个斩获国际比赛尤其是奥运金牌的运动员及其教练,我们早已习惯了烈火烹油式的物质刺激。当金牌所体现的荣誉意义日渐淡化,转而成为丰厚物质回报的象征时,也许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人们把金牌视为一切。

体育原本应该更纯粹一些。同样是在奥运赛场上,在没有任何夺金希望的情况下,尼日尔首位奥运赛艇选手吉博·伊萨卡用比多数对手慢了1分多钟的时间完成比赛。当别人都比完后,他还在那里默默地划着,长长的赛道上,留下一道水迹。他获得了2.5万名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这样的选手不单是在展示人类可以更快更高更强,也必将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运动的快乐。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