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就业率低专业,别把大学当加工厂
www.fjnet.cn 2012-07-30 12:22 胡 艺 来源:东南网我来说两句
因为就业率较低,贵州省今年已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设计、汉语言文学等专业列入预警名单,如果这些专业连续3次进入该项名单,将可能停止招生。贵州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何秀黔介绍,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了本科专业预警及退出机制。目前已进入预警名单的专业,将缩减部分招生计划。(7月29日《黔中早报》) 教育部去年公布的一份文件规定,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贵州省教育部门建立本科专业预警及退出机制,不过是照章办事。从理论上讲,淘汰就业率低的专业,能够缓解就业压力,保护学生利益。我并不怀疑淘汰就业率低专业的政策善意。但鉴于就业形势的复杂性,我认为,“淘汰就业率低专业”是一把双刃剑。需要谨慎操作,提防释放负面效应。 其一,就业本身就是一个模糊概念。不仅到机关企事业单位上班叫就业,考研、开店叫就业。还有学生被迫“零工资”就业。更有不少学校挟毕业证发放大权以令就业率,逼迫学生上交子虚乌有的就业协议书,或者报告学生自主创业。虽然教育部多次表态严肃查处就业率造假,但是,就业率造假已是公开的“秘密”。数据显示,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0.7%,公众却普遍用脚投票。事实告诉我们:不少学生是“被就业”的。央视焦点访谈曾有报道说,孝感学院以扣发毕业证相要挟,逼学生找单位盖章抬高就业率。结果该校的就业率超过了90%,部分院系接近100%。面对质疑,该校表示将核查实际就业率,给社会一个负责任的交代。结果不了了之。焦点访谈也成了“沉没的声音”。 现实情况是,教育部一面对就业率造假“一票否决”,一面又加大就业率在高校教学评估中的权重。就业率高低成了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决定专业去留的硬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何况,对外宣传就业率下降,学校的声誉会受到影响,造成招生困难。就业率造假已是不争的事实。现在又加上“淘汰就业率低专业”这道紧箍咒,生存重压下,学校在就业率造假之路上会不会越走越远? 其二,大学之大,在于其独立的大学精神,大学培养人才并非简单的市场行为,就业率并非专业设置是否合理的唯一检验标准,大学培养的是人才,研究的是学术。大学的职能正在被异化为产品加工厂,教育部门不能再急功近利地推波助澜。如果一个民族只关注眼前利益,不注重基础学术研究,就谈不上什么创新发展,大学就退化成了产品加工厂。一些基础学科,如历史、考古、理论物理、哲学、数学、地理、中文、法律等专业的就业率可能暂时不理想,但是并不意味这要淘汰掉这些专业。比如,美国数学、物理等基础专业就业率也不高,但美国还在国情咨文中要求加强大学基础教育。从贵州公布的预警名单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也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这颇令人担忧。 其三,就业难也反映了就业市场结构失衡的矛盾。正如华南师范大学谌新民教授所言,“现在不是大学生太多了,而是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存在严重的失衡。由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梯级转移的滞后,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从这个角度看,大学生就业不理想,并非全是专业设置的错,还与产业结构配置不合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有关。况且,就业供求关系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产业结构有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所谓“风水轮流转”,今年就业不理想的专业,不意味着四年以后仍然“滞销”。就业暂时领先的专业,不意味着来年依旧风景独好。如果专业设置唯就业率马首是瞻,大学专业设置岂不成了“变色龙”? 因此,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缓解就业难,教育部门不能仅凭“淘汰就业率低专业”就一劳永逸。完善高校办学评估体系与就业率统计机制,加强社会监督,刹住“被就业”歪风,为毕业生营造真实、公正的就业环境。国家科学调整产业结构,都很重要。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30]“淘汰就业率低专业”是把双刃剑
- [ 07-30]反就业歧视须行政作为
- [ 07-27]在就业市场中重新审视“知识”
- [ 07-18]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并不奇怪
- [ 07-17]硕士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反映出什么问题?
- [ 07-17]扩招、高教与就业,那些老生常谈的病灶
- [ 07-17]就业率是反思高校扩招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