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回应公众的救灾热情
www.fjnet.cn 2012-07-26 09:05 金 苍 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社会管理者需要更好地回应公众的救灾热情,而最好的回应方式,莫过于组织起高效率、重实效的救灾。 北京遭遇暴雨,普通人共同守望的画面,打动人心:私家车打着双闪免费接人,店铺敞开大门让路人避雨,小朋友守住下水道井口提醒路人,大妈劝住往积水点开去的汽车……或许只是点滴之行,但汇聚在一起,就成为巨大之力,不仅给困于水、阻于雨者最及时的帮助,更打造出一个城市的道德高地。 暴雨过后,更多灾情的消息,让人揪心。很多人希望参与到救灾之中,尽自己的一份力,为了他人,也为了自己。 然而,灾后救助毕竟不同于紧急状态下的互助。漏雨的屋顶下地雷一样的隐患点,可以由个体的努力来排险;社会管理者无法企及或无暇顾及的失明区,可以通过社会来补救。但更专业的救灾,仍需要社会管理者发力。 尤其是,手机上的天气软件仍密布乌云闪电,无序的救灾可能会造成更多的拥堵,降低救灾效率;而暴雨之后,山体松动,次生的地质灾害仍有可能发生,缺少专业的救灾装备和知识,反而可能给自己造成伤害。正因此,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建议市民自行前往灾区救灾。 爱心可嘉,为社会为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感动。也正因此,社会管理者需要更好地回应这样的热情。而最好的回应方式,莫过于组织起高效率、重实效的救灾。 救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生活,政府无疑是第一责任人。说到底,个人力所不逮之处,正是政府职能开始之地。说到底,公众让渡部分权利,正是为了获得公共服务、保证公共利益。灾害之后的救灾表现,也是“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根本体现。 我们看到,民政部门及时调拨受灾群众所需的物资,帐篷、折叠床等纷纷送往灾区;市政府安排上亿元救灾资金,已经及时拨付到位。25日预报的大雨来临之前,广渠门桥下供电车、沙袋、抢险工人严阵以待。这些都是应对灾害的应然之举,让人看到社会管理者的决心与能力,也增强受灾群众和全体市民应对难关的信心。 另一方面,对社会力量的充分组织和动员,同样是有序有效救灾的重要一环。红十字会也已经利用专业力量和网点优势,组织起社会力量的捐赠。汶川地震后发育成熟的民间组织,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发出捐款的倡议之后,也应该更好地使用、更强地监管、更多地公开,以最大的诚意,回应在公众中凝聚起来的“正能量”。 当然,面对灾害,普通公众绝非可以袖手。学习灾害中的自救知识,随时发现举报身边的安全隐患,在需要时搭一把手、出一份力,捐款捐物奉献自己的爱心,都是基本的公民之责,也都是应尽的为人之德。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24]暴雨中,微博也是救灾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