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正文

九龙治水不变 “路塌塌”没完

www.fjnet.cn 2012-07-10 07:04 郭 鑫 来源:东南网我来说两句

日前,媒体曝光郑州市一条不足200米的路面上,在两年内已塌陷过十余次,其中最大的一次塌坑面积超过了30平方米。郑州市政部门表示,该路段频繁出现塌陷,多为地下自来水管道和热力管道渗漏所致。(7月9日 《大河报》)

道路塌陷一次,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但郑州这条路却好像患上了“塌陷症”,动不动就“沉沦”一次。最近的这次塌陷原因是去年此处热力管道泄漏,造成路面塌陷后,维修人员填补时未夯实,近期雨水通过地下疏松土层的缝隙灌入,导致泥土流失,再次形成空洞,被大车碾轧后塌陷。

原因找到了,责任方也认账了,塌陷也填平了,但人们对就此告别“路塌塌”却没有多大的信心。就连市政部门也认为这是补丁式维修,“哪里塌陷修补哪里,这样做也是治标不治本。”

怎么治本,市政部门觉得应该局部大修,并向市政府打了报告。对道路重修当然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路塌塌”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但是否能去根,这里也要打个问号。因为“路塌塌”的出现,更多的原因在于道路的使用和管理上存在问题。

现在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很多管线都埋设在地下。路政、电信、燃气等众多单位都有权,也有理由去挖路、埋线。但由于缺乏规划,缺乏协调,缺乏问责,随意对道路“开拉链”的现象很普遍。今天,一个单位刚把管线铺好,路面填平,明天另一个单位为了安装管道,又把路挖开。由于各单位互不隶属,缺乏协调,挖的时候各干各的,其他部门也不管不问,一旦出事了,就互相卸责,谁也不管。

这种谁都在管,又谁都没有管的“九龙治水”模式,导致道路时常被“开膛破肚”,这种情况下道路的身板再硬估计也经不起这般折腾,塌陷也就意料之中的事。

对于“路塌塌”,进行彻底整修是必要的,但更要对道路管理、使用的模式进行改革,摒弃“九龙治水”的模式。首先,要对地下管线的埋设进行严格规定,提前规划,统一施工。尽量避免路修好了,才进行管道铺设。其次,要对各部门的权责进行明晰,互相监督和制衡,增加部门挖路的难度,减少随意性。最后,还要加强问责。对事前缺乏规划,事后挖路填埋不慎的部门进行处罚,让各部门学会多动脑,少动锹。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