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纳入考核”关键是谁说了算
www.fjnet.cn 2012-07-05 10:24 张遇哲 来源:东南网我来说两句
7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提出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5年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该决定首次明确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内容。(7月4日《新京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公共管理机构,各级政府对于食品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很大程度上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把关不严,层层环节形同虚设。把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制度初衷不言而喻,藉此强化地方政府“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当好百姓守护神。 不过,政绩考核并非一考就灵,环保就是前车之鉴。早在“十一五”期间,环保就被纳入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一度被舆论寄予厚望。然而时至今日,似乎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各类环境问题依然时有发生,却鲜闻相关官员因此受到牵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核机制单一,缺乏公众参与,以致流于形式。 在西方国家,对政府官员的考核有两个评价体系:一个是政府部门的自我评价体系;另一个是社会评价体系,二者互为补充。而社会评价又分为群众代表、媒体舆论、中介机构三种渠道,从而确保民意的全面、真实、可靠。目前,我国现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基本是政府内部闭门考核,即由上级组织对下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情况进行考察和评价。即使有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基层群众应邀参与,也难以全面反映广大公众的心声,而且其评价结果在整个考核中所占权重十分有限,不足以决定官员命运。由于公众参与考核评价的范围小、渠道窄、分量轻,政绩考核更多地是由上级说了算。 实践证明,内部监督是最靠不住的。当本应对公众负责异化为对上级负责,地方政府完全可以减招拆招,应对自如。如果上级不够重视,走走形式,自己就陪着演戏,打打哈哈;如果上级要求严格,要动真格,就祭出报喜不报忧、粉饰天平的法宝,让考核组一叶障目,不见真相。万一查出些什么问题,还有“接待就是生产力”的杀手锏,利益公关,化险为夷。尤其在官官相护的行政生态之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更是成为不言自明的潜规则。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食品安全与公众利益休戚相关,有没有吃上放心的食物,喝上干净的水,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同时,群众的眼睛容不得沙子,倾听来自公众的真实声音,有助于我们拓宽视野,拨云见日,贴近真相。因此,科学公正地评价和认定领导干部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政绩,就必须坚持走“开门考核”之路。否则,缺少公众参与的政绩考核是不完整的,其真实性和可信度也将大打折扣。 “食品安全纳入考核”能否发挥威力,关键是谁说了算。倘若继续让政府唱独角戏,势必大大消弭制度善意。唯有广泛吸引公众参与,大幅提高评价权重,使政绩考核由单一的“官考官”向“民考官”与“官考官”相结合转型,从“上级拍板”到“群众与上级共同拥有话语权”转变,才能促使各级政府和广大官员殚精极虑,守护好食品安全。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5]期待食品安全状况迎来转折
- [ 06-26]食品安全“零风险”不是做不到
- [ 06-20]食品安全不全怪政府是句正确的废话
- [ 06-19]食品安全危机不除,政府监管就难辞其咎
- [ 06-14]食品安全别只顾着“仰望星空”
- [ 04-10]食品特供与全民食品安全
- [ 04-09]有一种食品安全色,就叫“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