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日本电影是如何励志的

www.fjnet.cn 2012-06-28 09:01  陈蓉霞 来源:东方早报 我来说两句

笔者的女儿在东京留学,她常与我说起,日本的流行歌曲、电影作品等大众艺术,主旋律是以励志为主,但却能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趁着上海国际电影展的机会,我观看了两部日本电影,情况果真如女儿所说。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是一部在日本极受欢迎的影片,它已连续拍了三部,可见人气之足。本片围绕1964年东京举办奥运会之际,讲述几户平民人家所发生的平凡之事。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镜头是,当奥运会的五环旗在天空呈现时,人们群情振奋,片中一位人物动情地说道:这儿曾经是一片废墟,现在却盖起了高楼,并且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此刻又见证奥运会在东京的召开(大意如此)。作为观众,我也被这样的激情打动。此时此刻,国民与国家的命运休戚与共,只因国家的强盛与国民的富足早已融为一体。

片中有位女主角六子,她找到了真爱,一位富有善心的医生,却拒绝了恋人的求婚。原因是,作为铃木汽车修理公司的雇员,她曾向社长许愿,要为铃木汽车成为世界领先企业而尽职尽力,所以她不能因为结婚而背弃公司,或背弃自己当年的许愿。这又是感人的一幕。

强调对自己所在团体的忠诚,也许是日本文化的一大特色。日本公司招募职员,一般情况下不会优先考虑跳槽人士,它首先要问,你为什么要跳槽?相比之下,在我们这里的招募广告中,通常都会强调“有工作经验者优先”,亦即跳槽者优先。甚至还有公司管理人员对求职者这样说:你来我们公司,可以先干上一段时间,等到有经验时,再找条件更好的公司。择高枝而栖,或许出自人的趋利本性。只是当这种过于精明的算计之风弥漫于整个社会,惨遭吞没的,也许是某种更为重要的东西,比如忠诚、责任感、敬业等等。

当然影片的结局皆大欢喜。社长及其夫人力劝六子应结婚,并承诺婚后的六子可以继续在铃木工作。社长说,以后就该是这样的时代啦,女性结婚后照常可以工作。也许今天的日本女性婚后大多依然以家庭为主,但至少,社长的这一承诺领风气之先,从而为女性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可能。而一个自由的社会,就是为其成员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

另一部日本影片《奇迹》同样值得一提。随着新干线通车,一种说法不胫而走:当两列相对而行的列车交会时,此时此地,许下一个誓愿,奇迹就会出现。这是多么美好的说法,它打动了一群小学生。其中有一对兄弟,他们的父母因性格不合而分居两地,哥哥随妈妈住,弟弟随爸爸住。但在哥哥的心目中,一家四口人就应该住在一起,这才是完美的家庭。于是,他说服弟弟,到传说中可以让奇迹出现的地方,去许下这样一个誓愿,等待奇迹的出现:让一家四口人重新生活在一起。于是,怀揣各自的梦想,这些小学生乘上新干线,来到新干线交会之处。当两列相对而行的列车隆隆驰过时,弟弟大声说出了自己的誓愿:让爸爸可以创作更多的音乐作品!事后,弟弟愧疚地对哥哥说,对不起,我没有说出约定的誓约。哥哥说,没有关系,我也没有说出原先的誓约,我许下的誓约是,我不想再回到原先的家庭,我想要的是投身于整个社会。

故事的寓意极其深刻。曾见有影评作者如此点评,影片体现出一种悲凉感。若说兄弟俩意识到再也不可能回到原先的家庭是一种悲凉感的话,那我宁可认为,这是兄弟俩走向成熟的开始。这种成熟表现在,正如弟弟早已朦胧地意识到的,还有比追求完整的家庭更重要的事情可做,比如,精心种植蚕豆苗,等待它成长结果,然后把亲自收获的果实带给妈妈,因为妈妈最喜欢吃蚕豆。相比之下,哥哥倒是后知后觉,他曾以为生活的全部就是应该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幸亏他慢慢学会懂得,投身于社会比固守于家庭更为重要。

在此过程中,也许兄弟俩同时意识到,要学会放弃某些不可能之事、放弃对某种完美形式的追求;要懂得告别过去;更要敢于正视现实,去做切实可行的事情。比如,家庭成员可以分居,但对父母的爱或责任却牢固存在。哥哥对弟弟念念不忘的是:爸爸就拜托给你了;而弟弟则担忧:妈妈与我打电话时怎么哭了。

不同于西方民族,日本民族更少宗教关怀,更多世俗气息。根据社会学家涂尔干的观点,神的原型其实就是社会。人与神的关系,本质上即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离不开社会(神);同时人服务于社会(神);人甘于为社会(神)而奉献。或许日本民族即为此观点提供了一个例证。社会给孤独无助的个体提供庇护和保障;与此同时,个体则视忠诚或奉献社会(或团体)为美德。学术界似有定论:西方人珍视个人主义;东方人强调集体主义。就此而言,日本人确实像典型的东方人。但扪心自问,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还缺乏哪些重要元素?不由得想起孙中山先生的说法,我们好像是一盘散沙。对此,学术界也有一种说法,那是一种原子式的个体主义,彼此间缺乏凝聚力。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