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高考保送生制度应该取消或者转向

www.fjnet.cn 2012-05-29 16:00  贱言献车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保送生正成为中国综合排名靠前的大学的一个重要生源渠道。单从录取的数据显示,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部分高校录取保送生的比例过高,不少高校都占了招生计划的10%以上,其中中国科技大学比例更是超过20%;二是不利于教育均衡发展,城市考生保送大学机会系农村17倍。(《中国青年报》5月28日)

高考保送生制度,是指由中等学校推荐综合素质优异、具有学科特长及突出贡献者或其子女类学生,经高校考核同意,免予参加统一高考的高校招生制度。高考保送生制度的推出,对减少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不拘一格选人才”是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保送生制度对特殊人群的关照,也有兼顾社会公平的考量。但是,高考保送生制度,在历史和社会现实环境的变迁之下,已经到了该退出历史舞台或者转向的时候了。

在执行的过程中,高考保送生制度问题频出,一是“推良不推优”甚至“推劣”不推“良”,沦为少数重点中学提高“名校升学率”的工具;二是走后门、拉关系、询私舞弊、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等现象越来越严重,成为社会腐败的一个灾区;三是农村和城市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保送生制度成为拉大教育鸿沟的工具;四是部分高校已不再完全信任“保送”,开始“加试”检测保送生的质量,已经让保送生制度“名存实亡”。

随着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扩大与深入,保送录取已经完全可以被自主招生取代了。纵观保送生政策的适用对象,主要是三大类,一是获得过省级及以上优秀学生荣誉称号的;二是有特殊学科专长的,比如外语小语种考生、获得学科竞赛大奖的;三是弥补社会公平给予政策照顾的,如优秀退役运动员、公安英烈子女等。综合优秀的,可适用自主招生的“校长推荐”;有学科特长的,可适用自主招生的“自主录取”;需要政策照顾的,可适用自主招生的“破格录取”。

从保送生制度对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由于只是不需要参加高考,高校并不采用提前的个性化培养,其意义只是提前释放“应试”的压力而已。特别是对那些品学兼优的保送生,他们根本就不惧怕高考的压力,而参加这样一次压力巨大的考试,对他们的成长本身也是有益无害的。保送生对“学科特长生”的偏爱,在一定程度上也被异化了,所谓的“学科特长生”,多数不是具有某学科特别的培养发展潜能,而是异化为急功近利的单科应试,不仅起不到应有作用,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如今言必讲接轨的语境下,像我国这样绝对化的保送生制度,并不多见。大多数国家,为了杜绝任何入学舞弊,保证招生公平、公正,是坚决不实行保送生制度的。少数国家,如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等,虽然存在类似的保送生制度,但保送资格一般只作为高校自主招生录取的参考,多数高校都会结合自己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以一定的形式对保送生进行考核,保送资格并不具有决定作用。

当然,如果非要保留高考保送生制度,能否进行导向性改革呢?比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圆梦计划”,对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给予优先。特别是在城市考生保送大学机会达农村17倍,社会对“寒门再难出贵子”充满忧虑的背景下,将保送生制度的目标指向教育均衡是否更合适一些。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