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冠名需要成熟理性的模式
www.fjnet.cn 2012-05-18 17:53 徐娟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为庆贺东南大学110周年校庆,著名经济学家华生及其夫人、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作为东大校友,联名捐赠1100万元。这是东大建校史上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该校常务副校长胡敏强代表学校表达了要以“华生铁凝楼”命名教学楼的意愿,被他们夫妇婉言谢绝了。 与前段时间清华大学将第四教学楼冠名为“真维斯楼”,引来社会舆论普遍质疑相比,这次华生、铁凝伉俪婉拒以自己名字为东大教学楼命名,获得了一片赞扬声。质疑清华者认为,“真维斯楼”商业气氛太浓,有违大学精神,说得义正词严;赞扬华生、铁凝者认为,两人体现了崇高的品质,更维护了大学的品格,讲得入情入理。 在这两种截然不同态度的背后,体现出的是公众朴素直观的理解,这本身没有错。在笔者看来,高校能不能以人名或企业名称命名建筑物是一回事,怎样命名又是另一回事。前一个问题在实践中已经得到解决,现在没有人会对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的以邵逸夫名字命名的建筑物提出异议。后一个问题倒是高校在接受捐赠时常遇到的。比如,清华大学能不能以“真维斯楼”命名第四教学楼?又比如,如果华生和铁凝有命名的要求,东大也有此意愿,那么该教学楼冠名为“华生铁凝楼”是否妥当?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不妨了解一下国外知名大学对建筑物冠名的通常做法。在美国,以人名或企业名称命名高校建筑物,有着谨慎的考虑和严格的程序。在以人名为建筑物冠名时,大多会倾向于已故的名人,这样做可以确保这些名人将来不可能再做出任何令学校感到尴尬的事情。公众对已故名人一生的成就也可以作出比较有把握的评价,用这些人冠名所引起争议的可能性会小很多。而以企业名称命名时就更为严格,多数只用在科学研讨或体育赛事的冠名。在程序方面,一般提前半年由现任教职员工或者学校基金会成员提名,然后交由校董事会集体讨论,还要广泛征集民意,最后经投票决定。整个过程公开、规范、透明,学校师生甚至社区民众都可以发表意见。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美国著名高校接受捐款后命名不慎重的事件。 国外大学建筑物冠名产生的争议,往往发生在讨论冠名过程中,而我们的争议却发生在学校冠名之后。“华生铁凝楼”受婉拒要称赞更要反思。目前,国内大学对捐赠及冠名还没有明确的规范与程序,随意性较大,缺乏事先征求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意见,常常会引起争议。从长远看,接受个人和企业捐赠,仍然是高校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金来源。冠名本身没有错,我们需要的是成熟理性的模式,需要的是在冠名的全过程贯穿人文的精神、科学的规范、严格的程序、民主的决策,而不是寄希望于像华夫、铁凝这样主动的婉拒。(福建日报)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