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正文

真实的“247万元平均值”更可怕

www.fjnet.cn 2012-05-17 17:04 王垚烽 来源:东南网我来说两句

近日,一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遭到多数公众愤怒地反驳和批判。《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家庭资产平均247万元,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9.68%。对此,报告负责人、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回应称,抽样“随机”且覆盖面广,涉及25个省、80个县、320个社区共8438个家庭,调查数据可以代表全国;数据与民众感知差距大是因为富人较多,从而拉高了整体平均数。(5月16日《现代快报》)

城市家庭资产平均247万元——乍一看,这个数值的确怪吓人的。毕竟,按照月收入3500元的个税起征点算——据说全国范围内月收入达到这个标准线的纳税人群总数只有2400万——一个三口之家,两个劳动力需要不吃不喝工作近30年。即使算上资产升值、升职加薪等额外因素,没个一二十年也休想达到这个“平均值”。既然2400万“小众”都需要“被平均”,那么公众质疑《报告》数据真实性、准确性也便情有可原。

然而,考虑到国内基尼系数2010年已经突破0.50“危险线”,跨入收入差距悬殊行列的现实,我们同样缺乏确凿证据对“城市家庭资产平均247万元”加以证伪。事实上,根据3月27日,兴业银行与胡润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12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个人资产在600万以上的的“高净值人群”达到270万人。其中,亿万资产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数量约为6.35万人。基于“咱村有个张千万,其他九个穷光蛋,若是拿来一平均,个个都是张百万”的朴素逻辑,应该说,城市家庭资产“被平均”抬高至247万元是完全有可能的,而非如有些论者所怒斥的,这个调查报告“简单粗鄙到罔顾现实”。

事实上,相比数据失实引起的舆情波动,如果“城市家庭资产平均247万元”是真实的,那么其对于社会公众的心理冲击无疑更为巨大。毕竟,与基尼系数的过于抽象不同,247万元的“平均值”无疑更加具体、更具有可比较性。它让公众更为切实地感受到贫富悬殊的存在,并能以数值化的方式精准地测算出家庭间的资产差距,因而也更容易激发公众的“相对剥夺感”,这或许才是许多人不愿意相信的根本原因。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与其毫无根据地纠结于247万元这一“城市家庭资产平均值”是否失真,自己有无“被代表”,不如拿出直面贫富悬殊日益分化、绝对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一惨淡现实的勇气。毕竟,连专家都说了,平均值只反映社会财富,中位数才代表收入分布。怎样缩小247万元的平均值与40.5万元的中位数之间的值差,这或许才是“参与型公民”必须思考的问题。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