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正文

“公务员”不应成为被炒作的噱头

www.fjnet.cn 2012-05-14 15:07 大盆面 来源:东南网我来说两句

昨天中午,网友“空中飞虎”在某论坛发帖称,一对公务员夫妇因吃出苍蝇逼老板娘下跪道歉。经事后调查,顾客夫妇并非公务员,至于是否说过全家都是公务员,记者曾联系发帖者求证,但最终杳无音讯。(5月13日《都市时报》)

我们经常发现,无论是媒体网站还是记者网友,只要在发布新闻信息时,使用“公务员”、“官员”、“XX长”等字样,必能吸引无数网友群众的围观,文章或贴子的点击数、浏览量、曝光度都会空前提高,众人也不追究信息的来源,辨别信息的真伪,往往粗略浏览标题后就开始对政府或者官员进行猛烈的攻击、职责,甚至谩骂。

把“公务员”作为新闻炒作的噱头,不仅不利于打破官民之间的隔阂和间隙,减少彼此间的误解和质疑,反而会加剧干群之间的冷漠、疏远,加深民众对官员乃至政府的仇恨,容易产生官民对立的极端情况,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偏爱 “公务员”折射出部分民众的不理智。在极少数人群中存在着天然的排斥政府、不信任官员的心理,无论政府多么努力,做得多么好,都不会得到他们些许的认同和赞美,他们总是想方设法的鸡蛋里挑骨头,常常无中生有,片面曲解、恶意夸大政府和官员的某些行为,并想方设法的把自己这种不健康、毫无根据的观点传播给其他人,并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加入到诋毁政府的行动中来。致使社会上“仇官”心理不断滋生,群体性事件不减反增,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为自己平添了许多危险,实在不可取。

热炒“公务员”折射出部分媒体的不负责。笔者曾撰文指出,新闻媒体作为独立第三方,本是的社会良知,是客观事实真相的反映者和维护者,是引导民众向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中坚力量。但是当前很多新闻媒体不仅没有肩负起本该的职责使命,反而一味迎合民众的口味,频频使用极易造成社会不安的敏感词汇,虽然某些报告确有此事,但事件本身产生的影响远低于新闻媒体恶意炒作、刻意渲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笔者真心希望我们的新闻媒体们能够恪守职业道德底线,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影响力去造福于民,造福于社会。

聚焦“公务员”折射出部分官员的不合法。俗语道,无风不起浪。为何“公务员”、“领导干部”等词汇能够成为媒体、民众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能够激起无数网友的拍砖批评,这与我们一些官员违法违纪行为不无关系。笔者由此想到一篇名为《致力于落实也是一种改革》的文章,当前我们有关规范、限制官员言行举止的规章制度、党纪国法堪比世界第一,而且还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官员违法违纪行为仍屡禁不止,为何?相关规定难以落实。笔者认为,很多时候与其大谈特谈如何预防,还不如将已有的成果真正落到实处。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