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特别话题 > 正文

《知音》寻求上市引争议 毕淑敏称其缺乏道德底线

www.fjnet.cn 2012-05-03 08:15   来源: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

令人质疑的公信力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知音》为迎合大众文化消费、猛追名人的时候,却忘记了作为社会公器的媒体的自身责任。《知音》的这种做法还在社会上引发了关于媒体公信力的讨论,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党委书记张颖就曾表示,媒体掌握着公共话语权,消息一旦发布,就会使很多人相信,所以,媒体一定要做到客观公正,才有公信力。

然而,关于《知音》的公信力,在读者中却有不同的、甚至对立的看法。其中信赖者有之,怀疑者有之,更有人从信赖者蜕变为怀疑者或反对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的读者对《知音》的信赖甚至保持了长达数十年。女读者张华清说:“十几年来,我一直都很喜欢《知音》杂志,这里面的故事教会我很多,也让我了解社会上的很多现象,让我学会了保护自己,善待别人。”

也有读者表现出对《知音》的执著依赖,甚至有读者认为自己的故事惊天动地,想通过贴吧寻找《知音》作者。山西省寿阳县的王俊仁在贴吧中说:“我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真实的写作题材,但我接触的记者很少,想拜托您引荐或介绍一些朋友,把我的故事发表在《知音》上。”

根据王俊仁公布的电话,记者找到了他。“我今年57岁了,在我们县城最大的汽配中心当工人。”王俊仁在电话里表达了他对《知音》的信任,“这家杂志社敢说话,我看了十五六年了,哭得多了。”

王俊仁说,汽车上广泛使用的指示倒车镜是他发明的,1998年就申请了专利。“为了搞专利发明,我生活相当困难,2000年前后几乎倾家荡产,我的故事太感人、太曲折了,读者看了一定会落泪!”

有意思的是,就在王俊仁寻找《知音》作者的同时,曾经和他一样,同是《知音》忠实读者的王燕琴,却在互联网的召唤下,抛弃《知音》已达三四年之久。

王燕琴是王俊仁的女儿,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现在在山西太原卖服装。“十几年前,传媒还不发达,消息闭塞,我从来没有质疑过它的真假,尤其是明星的故事,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但现在知道的多了,就觉得当年太傻了,什么都相信。”

王燕琴明确表示:“我们家三四年前就不订《知音》了,那时家里可以上网了,网上明星的事儿多了,比《知音》好看多了。”

也有一些读者对《知音》的公信力产生了怀疑。读者赵伦满腹狐疑地说:“《知音》看起来是一本无所不知的杂志,人家在家里说的悄悄话,和爱人做的私密事,凶杀案件的点点滴滴……它都可以描述得丝丝入扣,连当事人所说的话都知道。”他戏称道,莫非当时《知音》的记者们就在旁边?

更多的读者却是因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岁月的流逝,转变了态度。一位读者说:“我还是上初中时读过《知音》,现在再也不会看了。”他没有掩饰自己对《知音》的不屑,“光看封面标题就令人大倒胃口,像《妈妈啼血声声唤,空姐沉睡5年就要起飞》、《恩人变成死刑犯,为你把根留住善恶两重天》等等。这种标题实在过于煽情,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大抵是一笑置之,根本不会浪费时间看这种无聊的杂志。”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