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正文

根治“吃空饷症”还需“标本兼治”

www.fjnet.cn 2012-04-23 09:17 李 喻 来源:东南网我来说两句

说起“吃空饷”,就不得不让人联想起来较有影响力的“吃空饷”事件,羽毛球前国手黄穗三年不上班照常领工资,山西省文水县副县长王辉吃空饷15年,仿佛“吃空饷”已成为一种顽疾。

媒体上关于“吃空饷”的报道可谓“花样百出”,但分析起来不外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权力空饷”,即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权力“吃空饷”,这类“空饷”的实质是滥用权力牟取私利。二是“人情空饷”,“空饷”成为领导手中的人情,随便送人。三是“便宜空饷”,一些单位的“空饷”由单位领取,有的则干脆进了少数人的腰包。四是“糊涂空饷”,由于管理部门没有及时跟进,使一些人有可趁之机,觉得不拿白不拿。

通过分析不难发觉,前三种“吃空饷”的“决定权”主要在我们的领导干部身上,离开了某些领导或明或暗的关照,绝大多数“空饷”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从法理上讲,吃“空饷”完全符合贪污犯罪的特征,就是利用自身职权或职务便利侵吞、贪污国有财产,严重侵害了公务人员的廉洁制度,侵害了国家财产利益。然而,在当前各地清理“吃空饷”的过程中,对“吃空饷”行为最严厉的处罚也就是行政纪律处分。

对“吃空饷”较轻的处罚致使“吃空饷”这种顽疾反复发作,无法进行彻底性的治疗。笔者认为,对付“吃空饷”这种顽疾,除应严厉处罚以外,还要加大财政支出的透明度。事实上,一个单位、一个系统,有多少公职人员,本单位、本系统的人都清楚,之所以出现“吃空饷”的现象,皆因财务不公开透明。

现实中,预防“吃空饷”顽疾的关口太靠后了,媒体不曝光不监管、不处理,让有的人可以借权力虚报人数,或隐瞒减少人数,从而冒领工资“吃空饷”。如果财务公开透明了,预防“吃空饷”的关口前移了,比如单位或系统有多少在职人员、有多少人领工资,公布在公开栏、网站、电视台,接受民众监督,提前预防“吃空饷”现象,谁还能多虚报人数“吃空饷”?而且让财政公开透明起来又契合了政府“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时代命题,跟上了时代的节拍,岂不两全其美?

所以,笔者认为,要想彻底根治“吃空饷症”,除了加大处罚力度外,还需“晒”财政,加大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唯有如此,根治“吃空饷症”才能“标本兼治”,让“吃空饷”和“被吃空饷”的没有市场。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