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西岸时评 > 时政观察> 正文

《指南》给了个人信息告别“裸奔”一点希望

www.fjnet.cn 2012-04-06 09:58 郭文婧 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

近日,工信部直属的中国软件测评中心透露,他们联合30多家单位起草的《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已正式通过评审,正报批国家标准。《指南》提出“最少够用原则”、个人信息用后应立即删除。但这个《指南》并非国家强制性标准。

信息社会不应让个人信息“裸奔”。一项统计发现,我国目前已有近40部法律、30余部法规,以及近200部规章涉及个人信息保护,其中包括规范互联网信息规定、医疗信息规定、个人信用管理办法等;2009年的刑法修正案还确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罪名,但依然挡不住个人信息被违法滥用、救济无门的现状。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国目前还缺乏一部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法律。

对于即将出台的《个人信息保护指南》,由于其本身并非国家强制性标准,期望《指南》让我们告别个人信息“裸奔”注定是不现实的,但也绝非一些人说的“多它一部不多,少它一部不少”,《指南》的出台还是有着两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会进一步促进公民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自觉,增进民意共识,累进舆论力量,推动《个人信息安全法》尽快摆上立法的日程安排;二是《指南》提供了一种导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规范行业内个人信息处理行为,有利于政府引导下的行业自律机制和模式的建构,成为政府立法规制很重要的一个侧面,为个人信息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更重要的是,美国、日本等个人信息保护比较好的国家,也都证明了两个问题:一是离开一些基本原则、指南、标准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就相当于无源之水,过于抽象,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二是在实际社会、经济生活中,安全事件、背离法律的事件层出不穷,如果没有一系列的原则、指南、标准来作为开放系统的支撑,立法模式引发的 “边界效应”,就可能使很多法律流于形式。也就是说,相关原则、指南、标准的制定与出台,既是立法的重要支撑与依据,也是保障法律实施有效性和充分性的重要措施。

郭文婧(湖北 市民)

  • 责任编辑:李艳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