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幼儿园去“小学化”是漫长的过程

www.fjnet.cn 2012-02-24 19:10  李尚坤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幼儿园“小学化”最近已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了——厦门市教育局昨日转发教育部关于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通知,并说,本学期要专项检查。(《厦门日报》2月23日)

幼儿园“小学化”的副作用已是经过了科学的论证:违背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造成孩子从幼儿就开始厌学、夺去了幼儿们欢乐幸福的童年等等,似乎每一项都“罪莫大焉”。福建省和厦门市教育主管部门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出台措施试图及时制止这一不良趋势的蔓延。但恐怕教育主管部门的目的要落空了。

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不是孤立的,它有其产生的土壤。比如,家长盲目竞争的歪风盛行。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争相把孩子送进教学味浓的幼儿园。一些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也投家长所好,走上幼儿教育小学化之路。其实,大概很多幼儿园也知道小学化教育方式不妥,但家长们对自己的投入急于看到回报,幼儿园要生存只能“投家长所好”。因此,幼儿园“小学化”某种程度上是家长的价值取向使然。

再如,社会评价标准误导。“三岁孩子能识三千字”的类似新闻很受社会欢迎,“能识千言”的孩子得到社会普遍肯定,家长们对此更是趋之若鹜,有说不出的“羡慕嫉妒恨”。应该说,家长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不如人”,但社会评价标准摆在那里:好成绩才是好孩子,高分数才会高满意!孩子们的快乐和健康,在这样一个评价体制中找不到位置。这是一个多么可笑和可恨的标准!

幼儿教育病了,得的还是慢性病,除了以上原因,病因十分复杂。

但是,教育主管部门开出的只是针对幼儿教育机构的一剂猛药。猛药下去,能见到的只会是“一时效果”,让幼儿园疲于应对检查,使“小学化”更加隐蔽。一旦放松检查,“药效”过时,很有可能出现报复性蔓延。

治疗慢性病,调理是关键。教育主管部门应理清原因,不仅要规制幼儿园办学体制,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还要对社会评价体制进行纠正和引导。然而,这一切都是在潜移默化中,也绝非教育主管部门一家的职责。

幼儿园去“小学化”注定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