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正文

但愿不是媒体审判断了高官的院士路

www.fjnet.cn 2011-12-12 15:51 龙敏飞 来源:东南网我来说两句

12月8日,中国工程院公布54名新当选的院士名单,政府高官或曾经任职的高官全部落选。此外,企业高管仅存3人当选,为中石油原副总裁胡文瑞、神华集团总经理张玉卓、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总经理丁荣军。(12月9日《北京晨报》)

院士评选结果出来了,从44人到12人,再到如今的3人,政府高官或曾经的高官“全军覆没”,硕果仅存的3人全是企业高管。这般局面,似乎合乎你我期待——院士首先应是科学家。其实不然,无论怎样的职业或身份,只要其在科技上有着显著成就,完全吻合院士当选标准,与其他候选者相比,具备一定的优势,如此即可,附加在其身上的其他标签,皆不重要。

之前我们对高管和高官多质疑,不是质疑其身份标签,而是质疑其能力。或说,我们是在发挥公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院士评选,必须经得起质疑,这是必须坚守的底线,如果连这都经受不起,其中必然存在一些猫腻与不为人知的丑闻,这般院士评选,便丧失其必要的公平与公正,最终增选的院士,也不可能为公众所认可,继而损害的,自然是科技这个高新领域的公信力。换言之,公众对高官与高管的质疑,便是对院士评选的一种考验。

须承认,无论的网友发言之姿态,抑或是媒体舆论之导向,皆指向高官与高管过多,可谓舆论蜂拥。然,刹那间,高官齐齐落选,高管所剩无几,这般语境之下,难免给人浮想——院士增选,高管与高官“被刷”,可否与媒体审判有关?或曰:是否乃舆论压力过大,方导致高官与高管入选不了院士?这般疑问,已经萦绕在我们心头,不为别的,只为我们追求公平公正——不让任何一个不符合条件的院士入选,也不让任何一个合格的人落选,这是我们最期盼的状态,也是最理想之境况。

或许,有人会发牢骚,高官或高管多,你们有话说;高官或高管少,你们还是有话说,你们到底意欲何为呢?其中道理你我皆知,无非是“公平所致”。当前的评选,因细节多有缺失,公众只知结果而不知缘由,更不知孰优孰劣的评判标准,自然对这出乎意料的“高官与高管少”有所怀疑。

公众这般怀疑,非无理取闹,亦非无事生非,而是任何科学与公平的评选,都需经历的一个阶段。质疑是一种监督,而非审判;发问是一种关注,也非强求。一切的一切,只需回归到“公平线”上,那一切质疑与发问,必将失去现实土壤。而这次,在评选过程与细节模糊其词的境况下,我们仍需发问:高官全落选,高管寥若星辰,有无媒体审判之功?有无舆论压力之效?

但愿这次,不是媒体审判断了高官的院士路,而是经得起考验的科学事实选择了最合适院士的人。只是这般良愿,仍需院士评选负责人“拨开云雾”,尤其是贿选丑闻、饶毅落选等争议性话题,应给公众足够的知情权,方能免“媒体审判”与舆论压力之嫌。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