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东骂记者底气何来?
www.fjnet.cn 2011-11-09 09:04 林小明 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7日下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在其认证微博上大爆粗口,用“排比粗口”拒绝《南方人物周刊》记者的采访,让人大跌眼镜,也引发网友强烈不满:“大学教授就这点素质?”还有网友调侃孔庆东已成为业余相声演员。 昨天记者节。就像有人评价的那样,为职业设立的节日,其实反映了该职业所处的劣势地位。北大教授孔庆东,就以街骂提前为记者送上了节日“礼物”。只是,这不堪的礼物更像镜子,既折射了记者的尴尬处境,也烛照出骂人者的粗鄙。不过,探究孔庆东骂人的底气,或许更具范本意义。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但却可能有没头没脑的骂。孔庆东的狂骂,除了自身素质,缺乏自律精神之外;还有被传媒抬高身价后自我膨胀心理在作祟;更在于如此斯文扫地的行为,没有受到相应惩戒。因此,或许被骂记者该做的,并不是以粗口回敬,而是通过法律等正常途径,让肆意妄为者付出应有代价。 当然,就像硬币有两面那样。在谴责孔庆东爆粗的同时,也需要反省部分记者的职业素养:此前是否有过不实报道,是否有故意歪曲被采访者意图之嫌。人作为社会一份子,在不同利益立场背后,必然难逃脱经济因素的羁绊,因此难以成为利益超脱者,对采访对象的报道,只有尽量还原事实,尽可能不偏离受访者初衷。 就孔庆东这样的知名教授而言,可谓成也媒体,败也媒体。他们的惯常路径是:通过发布奇谈怪论吸引报道,再经过媒体的放大作用,提高身价,然后依仗所谓名气,赚取更超额的实际利益。这同胡雪岩所说“造势、布局、搞定”如出一辙。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既然曾享用过报道带来的福利,那么有何权利要求媒体完全承担为你谋福利的义务?孔庆东此举,无疑是过河拆桥,或是长期被媒体及周遭环境惯坏了吧。在不利自己的可能行为出现前,无论出于应急反应,还是自身防御本能,有所反弹都很正常,但孔庆东这次的反应无疑过敏而激烈了。 倘若把这次骂人事件,定义为孔庆东惯用的利用媒体方式,似乎很难说服身在礼仪之邦的民众,更因难以符合人们习惯的情感而不被接受,当然更别提得到宽宥了。原因很简单:这通狂骂确实因师出无名而显得无厘头,确因莫名其妙而显得难以让人忍受。即便是普通人,也大多不可能做出如此行径,甚至还为此洋洋得意。作为著名教授,头顶的光环还得自己爱护。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