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西岸时评 > 民生巷议> 正文

从小悦悦事件反思传媒的责任

www.fjnet.cn 2011-10-21 08:45 邓聿文 来源:新快报 我来说两句

佛山女童遭两车碾压而18路人漠然相视的报道出来后,引发了国人的震惊和反思。这确实值得我们每个人从灵魂深处去拷问自己,假如自己当时在场,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某种意义上,我认为18路人对小悦悦幼小生命的冷漠,是最近一两年来所谓“老人倒地扶不得”这一社会现象恶性发酵的后果。首师大日前发布的一组有关社会信任的调查数据就显示,在针对时下热议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上,尽管有高达64.8%的受访者认为围观民众该扶起老人,但在不扶老人的原因中,更有高达87.4%的民众认为怕惹祸上身。

我的观感是,在不扶老人的原因中,之所以有如此多人怕担责惹祸,与媒体的报道、评论以及微博论坛的渲染是有一定关联的。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看到,媒体在报道有关“老人摔倒反诬救助者”的事件中,很少有去进行扎实的调查,还原事情的经过及影响,一些报道甚至都不去采访一下当事人,这样的报道出来后就难以谈得上客观、公正和全面,它只把事情的一个方面或表象呈现给人们,而看不到事情的全部真相。再加之媒体在用词造句或标题制作上为追求一种所谓新闻效应,用诸如“又一起南京‘彭宇案’”、“又一起天津‘许云鹤案’”等刺激性题目,从而给人一种感觉,老人的摔倒诬人,并不是一个个案,而是社会的一种现象。

一些媒体的报道如此,评论和微博等又“推波助澜”。与媒体的责任是报道真相不同,评论的责任是判断事实,既然是判断,就带有价值因素,因此,在写作评论时,必须考虑在文章出来后的社会效果,这就要求写作者尽可能在掌握更多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评判,否则,就可能出错。然而,在有关“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上,我们的很多时评在全部真相未出来前,仅凭媒体报道的点滴表象,就轻率地做出老人摔倒讹钱该受谴责的结论。这样的报道、评论、跟帖一多,无形中就强化、放大了老人扶不得的印象,进而发展成,所有人摔倒,都不能扶,不去扶,不应扶,漠视悲剧的发生。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