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西岸时评 > 教育讲堂> 正文

绿领巾是一种“教育暴力”

www.fjnet.cn 2011-10-19 09:06 郭立场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口,两个放学的孩子嬉闹起来,来接佩戴绿领巾孩子的家长表情尴尬。(《华商报》10月18日)

自尊是人的基本需要,而孩子的自尊心又恰恰最容易受到外界伤害。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所以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以资激励。但家长并不认可这一做法,指责此举会对孩子心理造成极大创伤。有网友戏谑称,好学生戴红领巾,差生戴绿领巾,该给出主意的人戴绿帽子!这话虽不雅观,但“话糙理不糙”,足以想象网友的不解与愤慨。给孩子佩戴莫须有的“绿领巾”,人为地将孩子分成三六九等,造成“红领巾”阵营与“绿领巾”阵营的隔膜,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感,不利于心理健康。

据了解,上海、北京、武汉一些地方也曾出现过“绿领巾”,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但这些做法已被叫停。共青团中央2004年已开始在全国追查“变色红领巾”。陕西省少工委工作人员也表示,“我们不支持学校这种做法,佩戴绿领巾不符合全国少工委有关规定。”以育人为本的学校竟然出现“差生戴绿领巾”的歧视行为,非但没有在人格上尊重学生,反而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击得粉碎。

哈佛大学50周年校庆时,曾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以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哈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是一位激励者,激励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其个人的自由发展。由于遗传、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等的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或大或小的个性差异,“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这些个体差别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人才,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发展人,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地,其任务是使受教育者得到人格和素质的完善。学生作为人,享有每个人都享有的尊严、人格、人身、名誉等权利。教育领域的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都必须尊重学生的以上权利。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