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最新原创> 正文
慈善募捐的潜规则
www.fjnet.cn 2011-09-08 15:42 季建民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孙先生在给念完小学的女儿算账时发现,去年一年女儿光花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捐款上的钱,就有四五千元。对此,孙先生女儿说:“钱都是妈妈奶奶给的,后来老师说我是班级里捐得最多的人,给班级争光了,就表扬了我,之后每次捐款,我就想继续捐那么多吧(见9月7日《钱江晚报》)。”

一名小学生在学校里,一年捐款就高达四五千元。这么大的一笔捐款数额,就是挣工资的大人们,恐怕也会产生承受不起的心理感觉。孙先生的女儿每次在班级里捐的最多,都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孙先生的女儿为了受到表扬,为了继续保持这个“荣誉”,只能用继续多捐的方式来维持这个“荣誉”。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长沙县推出一日一捐活动。要求当地的老师一天捐出一块钱,每名老师一年就要捐出365块钱。当地的许多老师纷纷向媒体爆料,表示这样的强制捐款负担太重。而一名小学生一年就捐出了四五千元,老师却一直在用鼓励的方式,诱导孩子继续保持这样的记录。我们不知道这样的教育工作者,到底怀着怎样的龌龊心态。

这就像是一名教师,面对举刀想割他身上的肉的人。他可以讲出很多的理由和借口,来规避被人割肉的现象发生。然而当他们因为职业的需要,需要拿着刀子割孩子们身上的肉的时候,他们会编造出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把孩子主动接受割肉的行为,描绘的很高尚、很神圣、很伟大。

这就是我们的募捐现状,这就是我们的募捐心态。当许多人面对强制捐款时,不免表现出被人打劫的痛苦和愤懑。当他们转身成为募捐者时,又产生了让别人捐更多的钱的兴奋和愉悦。别说小学生一年捐钱四五千元,就是小学生一年捐钱四五万元,跟教师们又有何相干。小学生们捐得再多,那也是在别人身上割肉,教师们又怎会产生被割肉的痛感。劝小学生捐款无可厚非,可是竭泽而渔的手段让人厌恶。

教师不愿意被强制捐款,政府部门的领导会讲出捐款的N个好处来。然而当教师转过身来,面对比自己更加弱小的小学生时,同样的也会讲出捐款的N个好处来。对于比自己更加弱小,而且没有工资收入的小学生,教师采用行政命令的强制手段强捐当然不妥。所以他们只能采取更加“人性化”的办法,先给小学生精神洗脑,再辅以表扬、鼓励、排名的方式逼小学生们就范。

当每个人面对自己不愿意接受的现实时,总会把它描绘得很丑恶。当自己不愿意接受的现实,自己无需接受而又需要自己推销给别人时,某些人总是把它描绘的很美好。

当慈善募捐成为成年人之间的一种强制行为,慈善标准的制定取决于权力的大小。权力大的人可以逼更多的人就范,权力小的人和没有权力的人只能被强制。当慈善成为成人对于孩子的洗脑,不高尚的成年人在鼓励孩子们行为高尚。这样的慈善募捐行为,是不是已经远离了慈善的本意。

责任编辑:林雯晶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