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推进“三维”项目联动
www.fjnet.cn 2011-08-24 00:00  朱四海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推进“三维”项目联动发展是贯彻落实海西《规划》的重要抓手

  ●整合“三维”企业力量应从三方面着力

  ●做好“三维”项目工作的关键在于切实提升政府服务工业的能力

 我省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情况将投资主体分为国有企业(包括央企)、外资企业(包括港澳台资企业)和民间资本企业,统称为“三维”企业,与之积极开展项目对接。“三维”项目联动发展,是在更高起点上贯彻落实海西《规划》的重要抓手,对促进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经历了三个层次的螺旋演进: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创新驱动。在发展初期,由于经济规模小、总量少,驱动经济发展主要靠要素(主要是资本),通过构建有利于要素集聚的制度环境,实施项目带动促进经济发展。当要素集聚到一定程度时,效率问题开始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效率提升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更进一步,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升级,经济结构逐步向服务化演进,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以资本形成为核心的要素驱动是前提和关键。

我省目前总体上还处在工业化、城市化中期,需要进一步推动以项目为载体的要素集聚,加快重大项目的策划生成。为此,还需要在三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建立一套吸引大型国企(特别是央企)的整体性制度安排,面对省域经济竞相吸引央企入驻的竞争格局,需要构建结合我省比较优势、从央企需求角度出发的项目发现机制和项目形成机制;二是吸引境外资本(特别是台资)和民间资本的比较优势有待进一步挖掘,通过提高项目投资的政府服务水平,充分利用“9·8”和“6·18”两个平台,实现积极的办会绩效;三是要统筹考量项目建设的部门(行业)优先序和区域优先序,避免出现生产性投资与非生产性投资比例失衡现象。整合“三维”企业力量,推进“三维”项目联动发展,成为新时期深化项目带动工作的有效而有力的抓手。

“三维”项目要立足福建发展需要。围绕海西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创新项目形成机制,促进项目转化落地,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

“三维”项目要平衡生产性投资与非生产性投资。统筹平衡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投资需求,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按照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要求把握好基础设施建设的时机、节奏和力度,保障生产性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一半以上。

“三维”项目要统筹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建设。突出两岸互动的地缘价值、突出海洋国土优势、突出生态环境优势,按照“三群”联动、协同发展的要求,科学配置有限资源、合理安排部门(行业)和地区项目发展的优先次序和时序。

当前,“三维”项目工作的难点在工业,需要切实提升政府服务工业的能力。

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央支持海西发展的大好机遇,加强与中央部委和央企的沟通与协调,促进中央部委加大对海西先行先试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引导促进央企入闽投资。

另一方面,提升工业经济的政府组织能力,也涉及三方面的内涵:

一是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图问题。从要素贡献看,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来自于技术创新,但技术创新具有公益性,需要政府公共财政的扶持和引导,技术路线图重点要解决的就是有效衔接产业发展的“技术推动”与“市场拉动”,围绕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机械、电子、石化三大主导产业统筹安排技术创新工作,其核心是有效协调技术和研发项目与产品、市场的关系,突出政府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基础性、引导性作用。二是产业链问题。现代工业发展的典型特征是高度的社会化分工,政府应有能力在中观层面上对基于社会分工的工业项目建设产出(产品)进行产业链衔接。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和“补缺补漏”,应成为提升政府服务工业能力的中心工作之一。三是产业集群问题。如果说产业链重点在于解决工业发展的领域问题,产业集群重点要解决的就是工业发展的区域问题,其核心是有效解决技术和产品落地的空间优化。由于产业在空间的集聚具有规模经济性和竞争优势,产业集群成为新时期工业发展的基本范式。

可以认为,解决好工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图问题、产业链问题、产业集群问题,是提升政府的工业经济组织能力的重点和关键。尽管围绕这三方面我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已做了大量工作,但总体上还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福建日报)    

(作者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林雯晶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