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民生巷议> 正文
故宫不能仍是紫禁城
www.fjnet.cn 2011-08-10 10:57 沈彬 来源:东方早报 我来说两句

从沉默27天,到沉默6年。这是故宫内部运作不透明、不专业的典型写照。

今年,7月4日,故宫研究人员操作失误,将一级文物、一只宋代瓷盘压坏。7月底,有网友将这一事故曝光,在媒体追问下,故宫博物院才被迫承认,对公众、对文物局足足瞒报了27天。

此事故引发了公众对故宫保护文物的能力和操守的双重怀疑。马上,又有网友翻出一位文物鉴定专家2005年的网络日志,指故宫将1997年拍得的五份宋人书札,于2005年以三倍高价拍卖出售。记者调查发现,故宫自己编纂的著作《故宫博物院八十年》称:其于1997年从北京某拍卖公司购入五份宋人书札,而该公司在1997年只拍卖过一次宋人书札,且这些书札正是2005年重新被拍卖的。

在舆论高压下,故宫博物院于8月8日做出解释:当年故宫原拟购买这些书札,但申请未获上级同意。编写院史资料人员,错以当时经费申请为依据,把不存在的购买事件,写进了书里和官网里。

好吧!我们信。但故宫出售宋人书札的传言,早在书札2005年被出售时就已出现,在文物圈已风传了整整六年,但故宫却神奇地沉默六年,不澄清、不辟谣,直到这次宋瓷受损事故引发信任危机。这作何解释?

那只宋瓷冰碎后,迸射出的问题不止这些。又有网友爆料:故宫的清宫旧藏木制屏风进行修复时,被水浸泡。而文保科技部一直瞒报,直到宋瓷事故被曝光,才向院方报告。据院方最新回应,“在做修复,并未如传言所说被损坏”,但对于为何会被传“被浸泡”,故宫方面也不肯再透露更多信息。

宫院深深深几许?多少秘密,需要由网友爆料?从5月故宫盗窃案,到建福宫变身私人会所,再到“宋瓷门”、“书札门”,还要多少“门”才能把故宫博物院从禁苑旧梦中叫醒,来面对公众质疑?

故宫博物院在中国文物单位中居北辰之重。它是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按财政部的说法“故宫想做的项目都能拨款”,故宫不缺钱,缺什么?缺的是上级的监督、对公众的透明。

著名文物专家、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表示,目前故宫处于“三不管”状态,体制上归文化部管理,而不是由文物局管,但文化部又没有相关机构和人员管理。于是我们眼见着盗窃案、建福宫、文物被毁,都是故宫在“自查自纠”。按相关文物法规,文物受损2小时内就应上报,故宫博物院并未做到,可见故宫本身就是责任方,“自查自纠”公信何在?

相反,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丽华,讲出的宋瓷事故“缓报”的理由,耐人深思,也曝光了故宫处置事件的动机——为什么不想大范围地让大家知道?因当事人小段思想压力大,先期把这个事情捅出去,会给故宫造成很大压力。

这是以人为本,为当事人减压,还是规避领导层责任?有知情人表示,故宫瞒报文物损坏,瞒报的其实不是文物,而是内部利益关系。长期以来,故宫出现很多文物损坏事件,没有一起被追责。早在1970年代,故宫把几千件乾隆朝的铠甲发给职工当福利就不说了,2008年,国宝级文物五代董源的《潇湘图》在展柜里被空调冷凝水浸湿,这么昂贵的文物出了事故,也不了了之,难怪这个门、那个门不断。

故宫是什么?是旅游景点,还是专业文物机构?是以营利为目的,还是以公益为目的?是禁苑森森的“衙门”,还是开门传播文化的现代博物馆?故宫是对公众、对历史负责,还是对首长负责?公众期待故宫博物院的正面回答。

故宫博物院官网有这样的自我介绍:“故宫博物院的生命线,就依附在紫禁城宫殿中,顺着它的文化脉络生长、延伸……”故宫的生命线不能是藏污纳垢、阴森的宫廷文化,阳光必须照进禁苑,让所有习惯掩盖的眼神习惯光明。九重阊阖开宫殿,国宝原应公黎庶。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