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5年级的伢,在妈妈的重压下,竟然要“签字画押”断绝母子关系!气愤的王丽呛儿子:“你脱光了我给买的衣服才能离开这房子,还要赔我在你身上花的钱。”儿子反驳:“你是自己愿意投资的,亏损了就得自己承担。”昨日,焦急的妈妈王丽(化名)说:“我该怎么办?”(8月4日《武汉晚报》)
白纸黑字,母子俩“对铺公堂”般签字画押,只因孩子难负重压。伴着一丝黑色幽默的戏剧,无疑刺痛了无数家长们的心,也敲响了教育问题的警钟。暑假期间,纷繁复杂的课外辅导班目不暇接,父母亲不仅要以各种方式将孩子送进最好的辅导机构,最终结果并未如愿。高压下也产生了畸形心理,双方关系慢慢冰封,极端行为亦层出不穷。
“要我读”还是“我要读”两者的角色转变应当正视。当下,培优教育的大语境下,城市里的孩子们假期或琴棋书画、或奥赛班、或体育训练等等,都说明了家长以自己心目中的模式培养孩子。其效益当然利弊兼存,孩子个人能力得以提升,但却被模式化的操作发展,必然影响孩子的终身发展。疲于填鸭式的传统教育,烦于连篇累牍的枯燥课本,更苦于默默充当“考试机器”,步入应试教育的洪流之中,也成为了英语学习大潮中的浪花。
小小年纪唱反调,扬言“断绝关系”透露的是父母亲的无奈和苦楚。一个拥有近7000名成员网络讨论小组的惊悚名字取名“父母皆祸害”,代沟之间的时代对峙倒置了僵硬的双方关系。这也导致了“家长焦虑症”成为一种难以言说的伤,也即是标准的“中国式父母”对孩子的“包办人生”。显然,这“以爱之名”的高压培养模式下,最终也造就了孩子的叛逆和不安。曾轰动全国的子女弑杀父母案已经敲响了教育的警钟,如今的“签字画押”不应成为类似惨剧的开场白。
“中国式父母”是伟大而崇高的,为孩子辛辛苦苦一辈子,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替孩子“包办人生”的传统做法必然导致厌倦心态的滋生和繁殖,从“签字画押”事故可窥见双方的高压之下的孩子的心灵扭曲。但中国的父母更应该发掘孩子自身所具有的兴趣爱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以爱为借口进行试压。应在坚持孩子个性独立的同时,以可接受的教育方式,适当的加以素质拓展和提升,而非完全一己之私的“灌溉式”辅导。
表面看是母子冲突,实际上是社会问题的缩影。孩子一口“投资学”将其母的投资心态展现的淋漓尽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貌似是一句对孩子百般呵护的用心良苦,结果却反成一剂毒药。溺爱式教育最终将父母自以为是爱的教育,演变成孩子眼中的苦和累,也就是中国式教育盲点所在。
- 2011-08-01制定本科教育“国标” 过程应开放
- 2011-07-26反腐教育何须“反上梁山”
- 2011-07-22一起被PS的还有我们的教育
- 2011-07-20广东治教育乱收费用杀手锏?
- 2011-07-07两岁小孩出国留学让中国教育愧不起
- 2011-07-07忽略了“野蛮其体魄”精神的跛足教育
- 2011-07-04港校的冲击与教育的竞争
- 2011-07-04高考状元热炒源于应试教育的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