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底,各地保障房开工340万套,当时不少人对开工进度过慢的问题表示担忧。但短短一个月,开工量就陡增到500万套。(7月19日《人民日报》)
更详尽的数据显示,5月底全国保障房的开工率仅为34%,到了6月底变成了56.6%。一个月的时间,开工率陡然增加近23个百分点,人们怀疑有“水分”是自然的。关键是,5、6月份,国家在土地供应和融资政策上并没有给保障房“开口子”,这也让人怀疑保障房进度有些“大干快上”。
至于其中的原因,恐怕还是政令所逼。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强调:“今年的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既是经济任务又是政治任务。”其实,各地对“经济任务”未必上心,因为保障房建设带来的经济收益远不如商品房,但作为政治任务就不同了。保障房建设成了政绩指标之一,9月份还要进行全面督察,各地对保障房建设显然不敢怠慢,谁会拿自己的“乌纱帽”开玩笑?
在我看来,这才是保障房建设在6月份“大干快上”的主因,但是这种“大干快上”也潜藏着诸多隐忧。
首先,质量隐忧。一个月开工率提高了近23%,这样的速度如何保障保障房的工程质量?速度和质量虽然也有成正比的时候,但大部分情况下是成反比的,尤其是建房子,“大干快上”的结果往往导致豆腐渣工程。
其次,资金悬疑。在各地纷纷抱怨资金缺口的时候,一个月的时间开工了160万套保障房,资金何来?是信贷打开了快速通道,还是各地拆了东墙补西墙,抑或是有了其他的融资渠道?更甚者,是不是各地又增加了债务?资金问题没有公开也没有答案,这本身就很可怕。
其三,暗渡陈仓。真正意义上的保障房目前包括经适房、两限房、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和公租房。可是据知情人介绍,“为了不被问责,很多地方连企业自建的单身公寓、农民城乡一体化上楼的房子都充数到保障房里,更别说是回迁房、定向安置房了。”如此暗渡陈仓,造成了统计上的数据“注水”。
如果各地盲目追求速度,“大干快上”或注水造假,就会让保障房从好的惠民工程异化为坏的面子工程。
- 2011-07-20“最牛短命房”拷问保障房政策
- 2011-07-05保障房配套不完善也是一种质量隐患
- 2011-07-04怎能让市民望“保障房”兴叹
- 2011-07-01警惕强势单位自建保障房蜕变为福利分房
- 2011-06-30企业债券难解保障房资金之渴
- 2011-06-30“企业债”建保障房,放得开更要管得住
- 2011-06-28保障房建设主导责任在地方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