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高龄的老父病重住院,姚家老二签字放弃有创治疗。父亲去世后,家中的5个兄妹将老二和医院起诉,指责对方见死不救,索赔27万余元。昨天上午,北京西城法院开审此案。(7月7日《京华时报》)
为什么放弃手术治疗?这位老二认为,有创抢救不但让老人遭罪还可能无效,才放弃有创治疗。他表示,兄妹陆续来到医院后,他进行了解释,对方没有提出异议。但糟糕的是,他却因此被亲人们送上了被告席。不仅仅是法律意义上,还有可能是道德层面的。很多人或许都会觉得,这是一种多么冷血而残忍的选择,在感情色彩上都倾向偏于那些起诉者们。
手术遭罪还有可能无效,这样的判断很可能来源于医生们的告知。医生们可以告知病情及风险,但的确很难代替病人做出选择。前几年,在哈尔滨某知名医院,一位5岁男孩因患有脑部胶质瘤,母亲不惜重金要求医院为他做开颅手术,最后却遭医院劝阻。因为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研究认为,胶质瘤是一种恶性肿瘤,不易切净,术后易复发。即使做了手术,男孩的生命也维持不了多久,而且手术费用和后期维持费用巨大。出于以患者利益为第一的原则,在选择治疗方案时综合考虑利弊,他们做出让医生劝家属放弃手术的决定。但当下,这样的例子还是鲜见的。为了避免麻烦,更多的医院采取的态度是听患者家属的。
我们见到越来越多这样的一种场景,尽管很多手术及治疗是无医学价值的,不可能真正的挽救生命,但迫于一种强大的道德舆论压力,家属们还是选择不放弃治疗,尝试包括很多试验性的疗法,来祈望创造生命奇迹。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人财两空。人一样走了,但家庭还为此背上沉重的经济债务,活着的人成了医奴,生活变得沉重不堪。如果家属们不这样干,他们同样会陷入另一种困境,比如被指责冷血无情,并因此背负上沉重的心理负担。现在,这位家属甚至直接被自己的亲人起诉到了法庭。这应该怎么看呢?
医学是一门充满着太多可能性与风险的学科。某些时候,对一些特殊患者而言,在手术抢救这样一件事情上,医生们可能也是无比矛盾的。要不就可能死于疾病,要不就可能死于手术台上?什么才是最佳的选择?这一个问题,或许医生都很难判断。他们只能将选择权交给家属,由他们来做出判断,这本身就是一件太复杂的事情。我们不能因为出现某种结果,就来验证放弃抢救是错误的选择,它也并不能证明接受手术就是更好的选择,放弃手术治疗就是一种不孝。
谁也不知道,坚持更好?还是放弃更好?所以,我们就根本不应该,也不需要尝试对“放弃抢救被起诉”做任何的道德判断。否则,它同样有可能是不公平,甚至是残忍的行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或许还会有很多这样的“姚家老二”,我希望他们能够得到公平的看待与评价,能够被社会包容,不至于因为被某种道德观念绑架,丑化成自私冷血的社会负面形象。
- 2011-06-28需要抢救的不仅仅是那位领导
- 2011-06-27医院“抢救英雄”获奖缘何受到质疑
- 2011-06-27“抢救官员被重奖”缘何遭遇民意阻击
- 2011-06-27抢救普通病人能重奖吗?
- 2011-02-18抢救超过48小时不算工伤?
- 2008-10-13“死了?死了你还抢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