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上小学,不但要考孩子,家长也要参加考试,并计入总分。近日,武汉实验外校小学部举行入学测试,家长考完后连称“试题量有些大”。据了解,今年实验外校小学部吸引了6000余人报名,但本部仅招240人,平均25个人录取一人,堪称武汉市“最热门小学”。除小孩要参加考试外,家长也必须参加考试。《长江商报》
武汉某小学入学测试不但考学生还“考爹” ,这事很新鲜。却也不奇怪,通过各种方式争夺优势教育资源早已有之,只是这次的方式更为奇特而已。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等等,一贯的方式是成绩加金钱的方式,而这其中金钱占据着一部分,为掩饰“不那么明显”,唯才是举也兼顾着。武汉某小学的做法是乎显得更为“公平”一些,不但要考学生,还要考家长。
根据《教育法》规定:每个孩子都应受到义务教育的机会,这是公平的,并在户口所在地的学校入学,在外务工人员的孩子在工作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学生入学,本应该是免试,无需考试。在城市里,某些地区人口聚集较多的地方,教学资源配备不合理,导致不能满足当地义务教育的需要。这个时候,不公平就出现。入学考试,择优录取。另一个因素,不少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还出现“考爹”的怪事。如果教育资源配备合理,每个地区的教育资源都能与入学孩子的数量匹配,就不会出现需要入学考试的场面。
在现实中,教育资源与入学孩子的对等配备不可能达到理想状态时,入学考试就不可避免,为体现相对公平时,也只有通过测试来淘汰。考孩子考爹,都是同一道理,也是择优录取。考爹,无非增加一个关口,让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才能开展好。
择校与各种光怪陆离的选拔标准可以存在,但首先要保证义务教育的全面开展,在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有学上的前提下,提高国民素质。拿出一部分优势教育资源,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合理合适的教育方式。满足学生家长的需求,不少学生家长希望通过经济指标进入到优质的学校,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成就孩子的理想。
家长在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前提下,既有接受国家给予的就近入学的权利,也有不接受就近入学而选择其他学区的学校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引入竞争机制和择校机制之后,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如,由于不同社会群体的选择能力不同,会导致新的不公平,扩大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之间的差距。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教育之后,学校成为独立的、面向市场的竞争主体,政府职能应从保护学校转向保护受教育者的利益,最大限度地追求教育利益分配的社会公平。政府的教育决策活动应从最大多数教育消费者的要求和利益出发,针对教育资源短缺、选择教育、学校竞争、弱势群体和基本的教育质量标准等问题做出公平的制度安排,解决市场失灵所带来的问题。
- 2011-04-18中小学教育资源应支援幼教
- 2010-09-19“中考白条”透露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下的无奈和辛酸
- 2010-07-05教育资源“民办化”需要三个前提
- 2010-07-05优质教育资源“国退民进”暗流汹涌
- 2010-06-07公共教育资源岂可价高者得
- 2009-12-22公权染指择校费让教育资源天平更失衡
- 2009-08-12稀缺的教育资源别成为少数人的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