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经济论衡> 正文
别让土地财政的欲火烧毁海岸线
www.fjnet.cn 2011-06-28 09:56 马光远 来源:新闻晨报 我来说两句

毫无疑问,中国房地产的疯狂正在从陆地向海洋蔓延:海南、广东、山东拥有海岸线的一些沿海城市,以发展海洋经济之名,明确提出“向海洋要土地”的口号,兴起了新一轮的围填海热潮。据媒体调查,广东不少沿海城市正谋划推进填海造城项目。其中,东莞拟在长安镇珠江口海域投资86亿元造地近2.9万亩,汕头市拟在港湾外围海域造地65.1平方公里,等等。而填海新增的土地,除少数用于发展工业之外,绝大部分用于写字楼和高档住宅的开发。

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填海造房的诱因其实非常简单,在耕地的18亿亩红线不可触动,拆迁难度和成本越来越大,陆地的土地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填海造地就成了沿海一些城市开发商和当地政府“一致行动的逻辑”。填海造地成本低,每亩只有二三十万元,且不需支付巨额的拆迁安置成本和其他费用,在填海造地的土地性质不明确的情况下,甚至连耕地的开垦费用都无需承担。而地方政府在填海造地之后,转手就可以千万的价格卖给开发商,开发商再将这些“海景房”以每平方米几万甚至十几万的价格卖给购房者。以海景房最为有名的海南为例,长达300多公里的海南岛东海岸,在开发国际岛的重大利好之下,已经基本被全国数百家开发商划定了势力范围,一字排开的都是海景楼盘,料想不出数年,海南岛的海岸线,将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海房线”。

很显然,填海造地的最大动力绝非开发海洋和合理利用海洋,而完全是中国房地产的逐利冲动,甚至其盈利模式都如出一辙:先是地方政府以廉价的成本造地,并转手高价卖出,而接棒的开发商则以高价的海景房完成第二轮暴利——在整个填海造房的流程中,最大的获利方除了地方政府就是开发商。至于填海之后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和未来的重大隐患,则显然不在他们的重点考虑之列。他们主要的动力是在土地资源日渐枯竭,土地财政无以为继的情况下,将“土地财政”的模式从陆上向海岸线进行拷贝而已。

从海洋开发利用和海洋生态的专业保护而论,填海造地作为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活动,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必须在充分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数学模型研究或物理模型试验等科学手段,对工程附近海域水动力要素变化及周边环境影响等进行科学、综合的论证,而填海造地的规划如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并与海洋环境保护规划、防护林规划、湿地保护规划等相衔接,会对海洋生态造成永久性破坏。

以海南东海岸为例,其填海建房热,使得作为台风天然屏障的海防林遭到灾难性破坏,长此以往,后果的确不堪设想。而各地在填海造地的过程中,有很多项目规避国家海洋局填海造地的总量控制规划,而且大多违背审批程序,一边施工一边等审批,或者超审批围填海,甚至干脆在完全无证状态下开工。对这些违法行为,除了罚款之外,似乎没有更多的办法,而这些区区的罚款相对于填海的暴利,毫无惩处的意义。

笔者倒是认为,通过填海造房,地方政府延续了“土地财政”的发展模式,开发商获得暴利,从而规避了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这都是小事,大不了让房价再疯狂几年而已,但开发商扎堆占据海岸线,对海洋生态的永久性破坏却是不容忽视的。

中国过度依赖房地产的模式已经摧毁了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增长的活力,摧毁了很多中产的梦想,如果再听任填海造地的邪风唱歪了海洋经济的经,我们将何以面对未来,何以面对子孙?看看全球的海岸线,有多少像如今的中国这样已经被密密麻麻的房子弄得支离破碎?是该下决心整治的时候了,如果不就此收手,一旦演化成“小产权房”一样的蔓延,为时晚矣。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