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民生巷议> 正文
对“城市形象专家”说几句
www.fjnet.cn 2011-06-28 09:04 黎明 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东莞正式组建城市形象智囊团,来自美国和京沪穗的5位专家接受了东莞市委市政府的聘书,成为东莞城市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参谋。这条新闻,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我对“城市营销”这项研究并不陌生,那时,在这领域活动的人寥寥无几。城市营销非由政府作为组织者不可,所以首倡者、策划人最重要的任务即说服主要官员,而那时的许多官员还对此认识浅薄,因而做起来一路磕磕绊绊。我干这事尽管也有小成,可最终还是落了个碰壁和寒心的结局。

本来争取到了一点成果,我居住的城市,主要负责官员在十几年前接受了“绿色文明”和“生态城市”定位,其中许多内涵正是“科学发展观”所包括的,和眼下的“低碳”概念也吻合。可没想到,一换新班子,立马就变成不切当地实际的“工业兴市”战略了。结果,十多年过去,该城市一事无成,越发落后。

此时之所以唠叨这段往事及其感受,是觉得有用,算“历史的经验”,能说明一些问题。

如今的城市形象专家可真是风光。早期的专家要干这事得上门对官员推销,求爷告奶似的,而现在的官员主动求助于专家,下聘书、封头衔,郑重其事,恭恭敬敬。今非昔比,城市形象专家走红是好事,不仅应官员之需而走红更是好事。

城市营销领域中,劳民伤财的败笔其实不少,只是因为少被提起而不为大众所知。我想,被聘的专家不能只讲“成功学”,还应该把本领域的失败案例、教训总结讲给地方官员听;而地方官员则先要吸纳城市营销的“失败学”。动与不动、有功无功、功劳大小先不说,避免瞎折腾,避免走弯路,兹事体大。

聘请专家,并不意味着市民群体不如专家。市民并非城市品牌或传播形象的被动接受者,认可不认可专家,就看他们接受不接受专家作品,从这个意义上,专家并非某地的智囊,而市民才是专家的智囊;不仅如此,市民还是专家们的“终审评委”。

“塑造城市形象”的专家,不等于掩盖阴暗面的专家,更不等于涂脂抹粉的“化妆师”。相反,实事求是地发现当地的弊端和问题,尤其是批评公权、推助权力规范,才是形象树立之根本途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专家的服务包括“危机公关”在内,而如今在网络时代,地方权力和所聘专家面对的是全球华人网民,其间专家成堆,高手如云,如果自作聪明搞忽悠式的“危机公关”,“塑造形象”则极可能成为进一步毁败形象的馊招。

城市形象最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权力而非专家,即使是普通人也明白这个道理。不过,这并不妨碍民众对专家寄予厚望。市民最希望看到什么样的专家?要我说,大家最愿意看到有独到发现的、具有批评能力的专家,最喜欢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专家。只要专家实事求是而非“以权为本”,这样的专家就足够优秀了。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