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提起漳州,人们就会想到它是鱼米之乡、花果之乡。上世纪80年代在“大念山海经”战略指引下,漳州沿海的龙海、漳浦、云霄、东山、诏安等县市,大种“花果山”、牧海耕渔建设“海上万亩田园”的故事,至今仍然在民间传颂。
然而,漳州的优势绝不仅仅在于农业。我省对台、港口、生态三大优势,在漳州这个农业大市表现得尤其突出。对台方面,漳州本市人口不到500万,而祖籍漳州的台胞却多达800万,漳州的闽南文化、关帝文化以及保生大帝信仰等在台湾影响深远;漳州的民间艺术,如歌仔戏、皮影、木偶戏在台湾也流传至今。港口方面,全省7大天然良港,漳州占了一个半,即厦门湾南岸和东山湾,弯曲绵长的海岸线,可建上百个万吨以上的深水泊位。生态方面,漳州山海田兼备,九龙江、漳江滋润着漳州平原,亚热带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使漳州被誉为“扁担插到地上也会开花”的沃土。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漳州就开始实施“九龙江发展战略”,推进战略东移,在厦门湾南岸(龙海港尾)寻找出海口,主动与厦门特区对接,接受特区辐射(龙海角美最为典型)。2004年福建开始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漳州市抓住机遇,鲜明地提出“工业立市”发展战略,发挥对台、港口、农业的比较优势,打造两岸经贸合作基地、新兴制造业基地和优质食品基地,努力将漳州建成生态工贸港口城市。近年来,漳州在我省吸引台资方面一直名列前茅,引进了灿坤电器、统一集团、后石火电厂、台湾石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打了翻身仗,沿海高速公路、龙厦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厦深高铁、厦龙高铁、厦漳大桥等正紧锣密鼓建设之中。围绕招银港区的港口建设、疏港公路等也都已建成投入使用。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省委、省政府着眼漳州未来跨越发展前景,将“古雷—南太武新区”列入全省10大新增长区域。按照福建“十二五”规划,古雷—南太武新区将以招商局漳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古雷石化产业园区为龙头,以海岸沿线及港区后方陆域为依托,重点发展石化和现代装备制造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滨海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临港新城,建成国家级千亿元石化产业基地和临港装备制造业基地、滨海自然与文化旅游目的地。可以说,“古雷—南太武新区”是目前福建拟建设的最年轻的工业新区、滨海新城。
漳浦县的古雷半岛扼守东山湾东岸,绵延10余公里的深水岸线,可供30万吨以上巨轮停泊,是我省南边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过去,这儿只是渔业大县漳浦的海洋养殖基地,可谓“大马拉小车”。几年前,古雷抓住厦门海沧石化工业转移的机遇,主动承接台湾石化大项目落地,从此掀开了古雷石化基地建设的序幕。目前,在推进5大战役中,古雷石化基地正昼夜施工,力争早日竣工投产。据有关方面预测,古雷两岸合作的众多石化大项目(包括PX和PTA项目)建成后,年工业产值可达3500亿元,甚至5000亿元,在工业上再造一个漳州。这也可见大项目、好项目对于一个区域的跨越发展有多么重要。
南太武开发区位于南太武山麓,横跨龙海、漳浦两县市,濒临厦门湾南岸,20年前建设的招银开发区港口是它的龙头。如今的南太武开发区,已有轮胎制造等大项目在该区落地。该区不仅要发展工业,还要建设滨海新城。这一带,濒临厦门湾,风光绮丽,名胜众多。在漳浦境内就拥有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东南花都、天福茶博院、“唐山过台湾” 石雕园、赵家堡等5个4A级风景区。在龙海境内,有隆教湾海滩、海底火山奇观(俗称“海底兵马俑”)、厦大漳州分校、高尔夫球场等。计划建设的南太武滨海新城,面积近30平方公里,定位为集工业、居住、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山水生态滨海新城。
古雷—南太武新区是一个年轻的投资热土。它的建设应该高起点、现代化。首先,这是一个两岸先行先试、合作共建的开发区,引进台资大项目,同时还要引进台湾先进的生产理念、管理理念。其次,要做好统筹协调。古雷—南太武新区北边是蓬勃发展的角美开发区,也是拟议中建设的漳州台商投资区;南边隔海相望是建设目标为国际旅游岛的东山岛。因此处理好新区与南北两大经济区域的关系,突出互补性,避免重复建设,也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新区还要主动接受来自厦门特区的辐射与带动,有条件的话,要争取实施特区的某些政策。再次,要坚持生态优先,走可持续、低碳经济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努力保护好两江(九龙江、漳江)两湾(厦门湾、东山湾)一山(南太武山)的生态环境,真正把古雷—南太武新区建设成宜居宜游宜业的滨海新城。
(作者系福建东南竞争力研究院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