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治庸办”暗访了该市14家职能部门,查处上班迟到、吃早点,看微博等玩游戏、炒股、聊天等现象。被查人员有的被调离岗位,有的停职反省,有的被调离岗位。处理最重的是上班吃早点者,经济损失近万元。(4月28日《新京报》)
武汉的“治庸风暴”已经刮了很久,公众也一直期盼这能有个令人满意的处罚出来。如今,尽管结果姗姗来迟,我们还是应对这给予鼓励。毕竟,治庸不再是口上说说,而是有了现实的处罚案例,而这背后的决心也能让公众看得见,如此姿态无疑是应该欢迎与鼓励。而“治庸”出发点也不错,是为净化机关单位风气,所以,对“治庸行动”,我们理应支持。
但是,任何出发点良好的规定,都需要好事好办,或者说是善法善施,这样,才能真正惩罚到作风懒散的官员,也才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对官员而言,他们人民公仆的属性,就决定他们应该有着更高的道德要求与责任担当。而们得天独厚的福利待遇令人垂涎三尺,那就注定他们应该付出更多劳动,从这而言,那些“一杯茶、一根烟,一张参考看半天”的官员,已经完全不符合公众期待,必须对他们的懒散行为作出纠正。
从这来看,武汉“治庸办”的确是顺乎了民意。但就这次“治庸办”公布的结果而言,我们却看到一幕这样的现象,那就是“治庸风暴”有捡软柿子捏之嫌。一方面,严惩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吃早点、看微博、开股市软件等,这些事情本身的确有不妥当之处,但没必要如此严惩,相比起花天酒地的公款消费,这些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另一方面,被严惩的没看到大官的影子,难道道德自律也跟官职高低有关系?这未免让人怀疑。
这样的一碗水不端平,该严惩的没严惩,不该严惩的严惩了,这必然难以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因为这本身并不处在公平公正的制高点,那这“治庸办”本身,也必然会遭遇质疑,所以,既然要“治庸”,那就应该有必要的决心,而不能瞻前顾后,之后捡软柿子捏,这不但难以凑效,还会物极必反。
因而,真要“治庸”,也并非难事,但须保证几个前提:一是要治臃,人员臃肿的公务员懒散的直接原因,大家互相推诿扯皮事情就过去了,这才是问题所在,所以,治庸先治臃。二是厘清各部门的只能所在,六七个部门管不住一盘菜的丑闻频出,正是各部门质检的职位划分不清,那很多公务员自然无所事事,这必须得以纠正。三是“治庸办”暗访不能成为一种常态,只能作为一种补充的监督手段,因而,对“治庸”回归常态监督,也是当务之急。
只有每个官员的职责划清了,只要什么事情必须要去干,要去处理,而且不做,监督部门就会对其进行处分,官员懒散的作风才会从根本上得以纠正。
- 2011-04-29将“治庸办”的权威交给公众
- 2009-10-12别把“录像治庸”当成灵丹妙药
- 2009-02-25昆明“治庸官”计划是场“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