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3日13时左右,合肥工业大学逸夫楼,该校团委副书记陈刚从十二楼跳下自杀,时年34岁。此前一天,陈刚竞选该校团委书记落败。他在遗书中自述,是因为有人设置了种种反常的程序,用不正当手段拉票,才把他排挤走的。陈刚1998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此后留校做辅导员,几番奋斗,于2008年就任该校团委副书记。
读罢这个故事,我感觉背后发凉。陈老师遗书中描述的那种高校生态,我虽已离开多年,但回忆起来,宛如就在昨天。
毕业前夕,我有机会去深圳一家公司实习。当时工资颇高,为月薪五千元,公司挽留我去上班。但本科从安徽一高校毕业的时候,我被保送到另一所高校读硕士研究生,虽是按照成绩保送,但学校的土政策是要定向回母校服务五年,所以我还是按合同规定,老老实实在毕业后,回到了母校。其实那时候我舌头上长出了一血管瘤(几年后才治好),老师说我写东西很好,可“口齿不清”,但母校也不怕误人子弟,坚持要我回去教书。
回去之后,记得工资才五百多块。我作为定向生读书期间,学校领导许诺回去后补发读研期间的工资。等人真回去了,要求兑现,却被当成人肉皮球,在系里和人事处之间踢来踢去,没有人承认。在高校,这种出尔反尔叫人不由愕然。总而言之,我这么一个老实人按照明规则跑回去,遇到一群按照潜规则办事的大小官僚,自然玩不过他们。
根据法律规定,我可以辞职,我也递交了辞职报告,但最后职辞不了,报告也被搁置起来“研究研究”,不知研究了多久都没有下文。在合同法规定的答复期到了之后,我仍未收到任何消息,只好自行出走。几年后,教师职位吃香了,那位人事处负责人居然主动找我,要让我调动。这时我还得付违约赔偿,才能迁出户口和档案。而碰到同样情形,善于利用关系的同事,一分钱没交,学校照样开绿灯放行。
当年的离开,是我一生中所做出的最为正确的决定之一。如果接着纠缠下去,不会有任何结果。所以看到陈老师的事件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人生有很多游戏,觉得这个游戏不适合自己,赶紧走,不应接着往下玩。
但转念又想,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能想走就走。我那时单身一人,去哪里都行。而有的人已经在一个地方扎下了根,甚至有了在当地工作就学的家小,不是那么容易说走就走的。最好是这个地方会变得越来越好,让有兴趣有能力玩这个地方游戏的人,能在公平、合理的规则之下行事。
陈刚在遗书中说:“如果有可能的话,请在工大两个行政楼前立个碑,上书:正气凛然,陈刚留。你敢从面前走吗。我要为正工大风气而献身…我会让任何一个胡吹乱侃、投机取巧、不认真做事、完全为了做官的人胆寒心惊,成为工大一个传说,我的价值就实现了。”
实在天真。据《南方周末》报道,学校在第一时间封锁现场、关闭BBS、删除相关信息。但是纸包不住火,此事终归东窗事发,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话题。学校于是在4月8日发布事件通报。如果要总结中心思想的话,通报的意思是,学校没有责任,一些善后事宜不过是本着 “人道主义精神”去处理。通报甚至说死者家属“吵闹”,仿佛是说他们干扰了校领导的清净。陈刚这种“死谏”,至少在其生前供职的学校,是没有多少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