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名为《县委书记》的视频在网络上盛传,并引发争议。在四分多钟的视频里,作者对河北张北县委书记李雪荣大加赞扬,称他“胶鞋布衣”、“扎根泥土”、“胸装发展”、“造福一方”,甚至把李雪荣比做张北县人民的太阳。不少网友看到视频后惊呼肉麻,有人称之为“最伟大的马屁”,有人戏谑其表达了“无下限的诚意”。但也有评论文章认为,“歌颂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有值得歌颂的人或者事”,只要视频内容是发自真心、合乎事实的,就应该给予宽容。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当地官员和视频作者都表示,李雪荣的确给张北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他在当地口碑很好,“没有人骂”,还举例说,李雪荣正月十五去看花灯,老百姓把他围得水泄不通,都过去跟他说话、握手。如果这些表述都是真实的,那么可以说,李雪荣的确是个称职的县委书记,是个受当地百姓爱戴的优秀地方领导。李雪荣与干部群众的关系之融洽,在目前环境下可能也是不多见的。从这个角度看,视频作者发自内心地赞美县委书记,可以看成一种真实的情感表达,其动机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这样的“溢美之词”,与官场话语中习见的空洞浮夸还是有所不同,因而也流露出了几分“新意”。
在地方社会生活和县域经济发展中,县委书记这个角色的确能够起到非常主导的作用。一个地方如果摊上了一个好的县委书记,老百姓确实能够享受到益处。原陕西神木县委书记郭宝成在任期间,强力推行全民免费医疗,这一改革虽然毁誉参半,但当地群众的看病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李雪荣在短短三年多时间里让张北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他引进的草原音乐节给张北带来了很高的知名度,这样的成绩不仅与县委书记角色本身的能量有关,应该也与李雪荣本人的进取心、事业心和公仆意识有关。
不过,对地方领导干部到底应该是赞还是弹,赞扬的分寸和底线又在哪里,还是颇值得斟酌的。对基层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无论某个地方的县委书记成色如何,在他的周围总是弥漫着阿谀奉承的声音,这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生态。好听的话听得太多,难免会让人产生骄傲和自满的情绪。当溢美之词“升华”成个人崇拜的时候,对干部的成长和自省就尤其不利。《县委书记》视频在这方面就存在明显的缺陷。其过度的修辞、夸张的情感流露,以及不合分寸的比喻,一旦成为当地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则老百姓对李雪荣的朴素感激就可能固化为对领导干部的个人崇拜。这种可能的前景当然是值得忧虑的。
地方领导干部权力越大、威望越高,越有可能做成别人做不成的事。但从另一个方面说,领导干部一旦成了“太阳”,光芒万丈、不可方物,则领导本人必然陷入一种缺乏监督和约束的真空状态,其犯错误乃至变质的危险也就大大增加了。最近正在法庭上接受审判的原中山市长李启红,当年也是一个有魄力的领导干部,还曾经当选为“2009年中国十大品牌市长”之一。“品牌市长”以光速般的下滑沦为阶下囚,不能说仅仅缘于她本人个性中的贪婪,必定与市长大人的权力意识膨胀有着联系。不独李启红如此,以往不少落马的领导干部都曾经是敢想敢干、政声颇著的风头人物,但当他们在阿谀之声中渐至陶然而难以自拔的时候,尔曹身与名俱灭的困境也就悄然来临了。
人们常说的“把权力关进笼子”,不仅是指要对当权的领导干部设置各种监督机制,还意味着要以不间断的批评来让领导干部警醒。对干部的成长而言,批评比赞扬有益得多,也健康得多。如果某个地方出现了领导干部“太阳说”,而又不能受到反面意见的纠正,则很可能意味着当地的政治生态有了某种微妙的病症。
好在李雪荣本人并没有因为歌颂视频而沾沾自喜,反而表示“不鼓励这种行为”,这样的觉悟是值得肯定的。如果李雪荣真的是个好县委书记,不妨期待他在张北的足迹走得更加扎实、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