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少做点锦上添花的事,多做点雪中送炭的事,一年400亿的财政收入,怎么会挤不出这点钱?”这是泉州市政协委员戴仲川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的。他所说的“雪中送炭”,指的是让广大中低收入人群享受公交一元票价及取消空调费所带来的实惠。(见2月21日《海峡都市报》)
让广大中低收入人群享受公交一元票价,就是期盼“一元公交”。而现实是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公交车的档次越来越高,使得“一元公交”离我们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密不透风的空调车大行其道。而坐公交车的有多少是公务员,多半是平民百姓。因而,公交车收费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公交收费理应考虑到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而一个城市公交车中空调车所占比例过大,对低收入群体来说,坐公交车无疑有强制消费之嫌。这从侧面反映出政府公共服务的缺位和民生理念的缺失。毕竟,公共交通属于政府应该提供的公共产品,既要保证公交质量,也要保证公交价格;否则,公交就不能姓“公”,就无法体现其公益性。
其实,像泉州市这样的发达城市发展“一元公交”,不是不可能,相反还会带来诸多好处。其一,能体现公共财政的普惠性。泉州市经济发达,年财政收入过400亿,只要把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多反馈一点给民生,“挤一挤”就可发展“一元公交”。毕竟,坐公交车的大多数是平民百姓,政府财政补贴公交,就是补贴于民,造福于民,公共财政的普惠效果才能体现出来。其二,可鼓励市民多坐公交。通过“一元公交”的价格杠杆,可以鼓励更多市民坐公交出行。这样私驾车、自行车少了,堵车也就少了。既节省了出行成本,又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毕竟,发达国家都比较重视发展公交,如芬兰的赫尔辛基市的公共交通,市民满意率达93%,70%的人坐公交车上下班。 第三,可减少空气污染。公交车多了,自驾车少了,城市空气污染自然会减少。毕竟,我国大城市空气污染中,大约79%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第四,能拉动内需。“一元公交”多了,必然会向周边开拓市场,这样郊区的企业员工和农民进城成本低,方便了,进城休闲、购物、购房的也会多起来。毕竟,交通工具的发展与进步,是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手段。相反,让公交高票价盛行,不仅增加市民的生活负担,使部分市民改变出行方式,变相使市区的交通更加拥堵,而且增加外来工的出行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招工难。
当然,实行“一元公交”与公交公司生存经营存在矛盾。特别是在公交人群相对固定之后,公交公司经营面临挑战,财政对公交补贴越多,面临的压力越大,确实需要综合考量。但建立健全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合理化的城区公交车管理,让广大市民享受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理应是政府执政为民的要义。只要政府能够切实转变执政理念,让财政收入真正实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普惠性,实行“一元公交”不会是梦。即使有争议,也应该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标准。
- 2011-01-19让人“羡慕嫉妒恨”的何止“4毛公交”
- 2011-01-18公交“准点”有多难?
- 2010-12-06厦门公交工作需更注意细节
- 2010-12-03自行车公交门槛高
- 2010-11-29福州公交版“非诚勿扰”让人眼前一亮
- 2010-11-08免费公交尴尬背后的公共理性偏失
- 2010-11-08从广州公交地铁关闭“免费门”说起
- 2010-10-26“放鸽子”不应成为公交集团的定期“官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