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受邀以打酱油的身份参加了一个动漫题材研讨会,才知道,我不搞编剧这几年,中国动漫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每年的动画片生产从长度上已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虽是第一,但叫“动画片大国”实在有点夜郎自大,叫 “动画片强国”也不过是外强中干,还是叫“动画片长国”更加符合事实一些。
中国怎么摇身一变成为动画片第一长国的呢?这要从我国致力扶植国产动漫的政策说起。广电总局以弘扬民族文化、关心教育下一代的名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国产动画让路。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文化产业,对动漫公司进行奖励,凡是在电视上播出的动画片按照播出的级别、播出的时间长度进行奖励。例如在央视播出动画,每分钟可以奖励2000元。这项政策带来的直接效果是,为动漫公司提供了一条迅捷的生财之道,为动漫播出单位提供了寻租机会,为各高校提供了通过开设动漫专业来聚财的途径。最终的结果就是,国内的动画片越做越多,越做越长,《天眼》有100多集,《虹猫蓝兔》每年都要出80集,最夸张的是太子龙动画誓言要做5000集。
动画片来到人间,每个毛孔都滴着金子和值钱的东西。这些动漫根本不是为了给人看的,它们只是为了参加一场变现游戏。为了把游戏简单化,我建议,以后的动画片只要一个镜头就可以了:钞票从天而降!在不同的电视台播放,钞票下落的速度和密度有所不同就可以了。在这种大背景下做出来的动画片质量可想而知。
如果你有幸看过国内动漫公司的财务报表,你会发现最大一笔收入是政府拨款,第二大收入是培训,而作为主业的动漫从市场上的收入寥寥无几。当动漫界的领导专家大声疾呼“我们的《功夫熊猫》在哪里”的时候,他们似乎忘了,靠纳税人养活、靠政府施舍而挣扎在生存线的动漫产业,只能做出一批又一批“功夫蓝猫”。
中国动画片为什么质量上不去?是因为没有优秀的人才吗?非也。中国不但有老蒋、皮三这样的本土动画奇才,还有夏达这样的早已进军日本市场的女漫画家。中国动漫事业发展畸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违背了动画片创作的基本规律。在日本和欧美,动漫作品的创作完全以画师、编剧等主创人员为核心,而在中国,则都是要看投资方的脸色,谁有钱谁说了算,人物、故事要怎么改都得听他们的,这就导致动画做出来不是给目标观众看的。
中国动漫产业,跟中国的房地产业很像,谁都知道这是一辆由受惊的烈马拉着的快车,谁都知道这样跑下去会很危险,可是没有人敢让它停住。这本身就可以做成一部惊心动魄的动画。
- 2010-12-28完善市场就是在完善国产动漫的造血机制
- 2009-09-23反思国产动漫
- 2009-09-22伴随我们成长的日本动漫
- 2009-08-20动漫产业化,不能毕其功于一“会”
- 2009-07-04十问中国动漫:孙悟空为何如此孤独?
- 2009-04-02国产动漫何以叫板“奥特曼”
- 2009-04-02国产动漫何时才能“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