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最新原创> 正文
最牛记者“全家总动员”,谁的悲哀?
www.fjnet.cn 2010-12-15 17:24 潘抒捷 来源: 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颜秉光 资料图片

针对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史上最牛记者”事件,新华社黑龙江分社昨日回应,表示“经核查认为,颜秉光确实有部分稿件存在把家人作为采访对象的情况”,并决定停止颜秉光采访工作,调离记者岗位。(12月15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

看罢这则新闻,不禁想起曾经沸扬一时的“心神不宁”与“很黄很暴力”。历史经验教训我们:如果新闻工作者事先设定了采访的调子与思路,然后按照预设的框架去寻找“事实”,甚至捏造事实,必然有损新闻的真实、客观与公正,最终影响到的是媒体机构以及整个行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电视媒体必须让采访对象出镜,稍有操纵采访对象的端倪或造假纰漏,便有被揭穿的风险,相比之下,纸质媒体造假会更加隐蔽与容易:只要以保护隐私为由,将家人的详实信息根据需要进行改动,个个都是“召之即来、来即能战”的傀儡,可供任意摆布。史上最牛记者“善于观察、发现生活”,自家孩子、丈夫、婆婆、爸爸、哥哥和姐姐争当素材齐上阵,“家庭作坊”式的新闻报道便是如此练成。

诚然,社会不是一座孤岛,新闻工作者的家人也是社会的成员,只要不违背真实与客观的原则,能够如实反映社情民意,他们也有接受采访的权利。但是,类似“亲爸不叫爸,叫阎大爷”的自我采访多达30余篇,这样的篇幅和操作手法看起来更像是在进行文学创作而非新闻报道,又让人如何相信新闻报道的客观与公正?更值得一问的是,为什么读者已经看出吊诡的报道能如数上报,报社的把关人为何形同虚设?

“无法说出全部的真话,但我们努力不说假话”,“可以有不说出来的真话,但不可以说假话”,这是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让已经、即将或者有志于从事这一行当,有操守、有理想的人激动不已的两句话,但在“最牛记者”的身上,我们丝毫无法看到这种对底线的坚守。这既是她本人,也是整个行业、整个社会的悲哀。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