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奥地利近年来医患矛盾突出。萨尔茨堡护理大会近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奥地利约2/3的医护人员曾遭患者或患者家属殴打;遭受拳打脚踢等严重暴力侵犯的医护人员占1/4;在医院,甚至还会出现致命的恶性事件,2006年9月,萨尔茨堡一家医院的一名值班护士就被患者用刀刺死。这份新报告使医护矛盾这个全球性的问题再度成为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
报道称,奥地利新研究对8家医院和7个疗养院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发现,医护人员挨打事件发生最多的地方是心理及精神病医院与相关诊疗和康复机构。在这些医疗机构,平均每100名病人中,每天发生2.5起医护人员挨打事件,其他医院则为200名病人每天1起。医护人员挨打原因包括:病患候诊时间长,诊疗措施导致患者不适引发家属不满,医护人员本人处置或行为不当等。
报告指出,为避免医患矛盾激化,医护工作者和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职业准则,尽量缩短候诊时间,医疗处置透明化,并满足病人及家属的合理要求。此外,报告还建议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采取主动措施避免矛盾激化。报告显示,目前奥地利医护人员中仅有22%的人在与患者或患者家属发生争端时,会主动避免矛盾激化。
医患矛盾问题突出,并非奥地利一国的问题。近年来,世界各国医疗纠纷发生率直线上升,如何有效预防和解决医患矛盾,成为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涉及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之一。但由于国情不一,各国处理医患矛盾的方法不尽相同。
美国:力求平衡医患利益
医疗疏忽和医疗失误在美国是个严重问题。据统计,美国每年有4.4万至9.8万名患者死于医疗疏失,近3%的患者是医疗手段不当的受害者。美国有关部门处理医疗纠纷等医患矛盾时,力求照顾医患双方,努力寻找两者利益的平衡点。在维护患者利益的同时,也注重保护医生的权益。美国有11个州规定,只有医疗疏失的责任超过50%,被告才需要进行赔偿,其他州则规定按责赔偿。美国一些州的执法部门认为,如果对医院和医生的惩罚过重,使其经营成本和风险高到难以忍受,只会使专业人才外流,最终倒霉的可能还是患者。
日本:建立医患互信关系
为了有效缓解医患矛盾,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关键的是:建立医患信任关系,提供优质服务。医患互信使病人相信诊断并积极配合治疗,使医生增强自信,提高诊治效率。为了监督医院的服务质量,日本自1995年开始对医疗机构实行评估制度。评估包括五大指标:医疗记录是否严格管理;对患者有没有实行主治医生责任制;每个病例是否进行了认真研究;有无医生进修制度;患者权利是否有明文规定。每个指标分五个等级。评估结果上网公布,评估合格发给合格证书。患者根据评估结果选择优质医疗的同时,又增加了对医生的信赖。
- 2011-09-21医患纠纷处理机制必须再造
- 2011-09-21医患血案频发,亟待调处机制给力
- 2011-09-20医患矛盾调解“第三方”样本
- 2011-09-20减少医患冲突,需协调机制发力
- 2011-09-19“患者砍医生”背后的医患信任危机值得关注
- 2011-09-19医/患何以成“怨偶”
- 2011-09-19反思医患关系,舆论要突破“摇摆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