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时政观察> 正文
“免职一周”误读止于信息公开
www.fjnet.cn 2010-11-01 13:53 廖德凯 来源:西安晚报 我来说两句

近日,因对土地违法负有领导责任而被平职交流的四川省简阳市原市长段成武,被媒体以“免职一周后复出”进行报道后,掀起网议热潮,被评论称为“治官从宽”、“带病复出”。10月30日,资阳市委宣传部通报了关于段成武平职交流、土地违法情况及处分情况:被指的“免去”市长一周后“复出”实为调离岗位平职交流,在情况查实后免去的其实是段后任的资阳市财政局党组书记一职,同时还提名免去其局长职务。

资阳市委宣传部的通报对土地及段的任免、处分处理情况讲得比较清楚,解答了网民的诸多疑问。

原来,所谓的“因土地违法被免职一周后复出”只是一个误读。不过,虽然“免职一周”的误读主要是因为网民对组织程序中的“调离”、“平职交流”及对责任追究程序中的“免去职务”及追责程序等有所混淆所致,但此事在网上被热炒并被误读,与相关信息的公开不及时有很大关系。如果说此次通报所公开的信息是对误读的回应的话,那么,信息及时公开可说是避免误读的最佳方式。

以段成武免职事件为例,网民知晓此事源于媒体的报道,媒体报道了段被免去市长职务及任财政局长的事实,但因为混淆了“调离岗位平职交流”的“免去”与行政处分中的“免去”,从而误解了段的财政局长任职为“复出”。该报道上网后被网媒突出了误解点,于是,“免职一周复出”被广泛误读。

由于在媒体报道前,公众并未能从权威渠道了解段的任免及相关情况的公开信息,此报道成为公众了解此事的唯一信息来源,误解的声音成为唯一的声音,质疑也就成为舆论主流。

在公共管理领域,对信息公开有这么一句话:“谣言止于公开”,事实上,“误读”也“止于公开”。资阳市的回应,即是用信息公开的方式来止住误读的例子。当能够从一个事件的背景到各个环节的关键信息向公众公开时,公众就能够清楚地辨别事实,从而修正之前的误读了。从通报看,土地违法未造成实质损失;段在被追责后免去的是财政局职务而非市长职务;段及其他几名干部均被追责,并非因“回应”网民的需要而追责。

误读已经止于公开,但信息公开的要求却并没有到达终点。信息公开不能总是在“谣言”或“误读”后,而应当尽量及时。近年来的一些事例证明,信息公开早一步,将会少一分被动;信息公开晚一步,则会带来更多被动。信息公开的及时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舆论导向,岂可等闲视之。

(作者系职员)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