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建设9月30日正式开工,55名应聘者参加了首批教辅、行政岗位的公开招聘考试。位于深圳的南方科大因国际化办学理念和“教授治校”模式一直备受外界关注,希望可以从中探索出中国高教改革之路。然而,南科大筹办3年半仍未获教育部正式批复。(10月20日《人民日报》)
朱清时说,“我要在深圳搞一块‘教授治校’的实验田。”然而,三年时光已逝,除了在校址及师资招聘上取得了些许进展之外,这所大学一直没有获得招生资格,更遑论“教授治校”和“去行政化”的公共期待了。知情人介绍,学校在招生改革、院系设置、教研模式等所有领域都遇到了行政审批的困难。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之低却总能给公众一种“罗马是不可能建成的”的幻觉。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公众更为担心的是,效率也可能只是个幌子,行政权力从来就没有想过如何让自己去放手。问题是,“去行政化”要依靠行政审批的方式来完成,本身就是一个悖论,遇到一些现实中的困难本就应该在预期之中。更加上,相关文件明确表明,高等学校的设置,必须从大专开始,然后是学院、大学,要按部就班地发展,然后再申请博士点,十年、二十年才能成为研究型大学。现正值“教育大跃进”时期,全国范围内,所有的大专都要改学院,改完学院改大学;改完大学后改名字,生怕不叫“宇宙大学”就不能证明自己的大学占的地盘大;硕士点之后要审请博士点,博士点审完之后要审国家一级学科……如果教育部门对南方科大实行“特殊优惠”,又何谈公平、何谈正义?
话再反问回来:南方科大为什么一定要按部就班?如果按着“大专-学院-大学-综合性大学-一流大学”的路子发展下去,我都表示怀疑在这个世纪是否能看到南方科技大学飞黄腾达的那一天,至于“教授治校”和“去行政化”之类的乌托邦梦想,也迟早会在一个又一个审批宴请的漫长历程中变成“校治教授”和“被行政化”。笔者要说的是,为什么南方科大这块实验田必须过“风调雨顺”的日子?既然为“实验田”,为何不给实验资本和条件呢?
实验田需要的不光是正常种植业所需的种子、阳光、水价和肥料,不光是需要的是“风调雨顺”式的靠天吃饭,而是必须要有政策的倾斜。否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到的“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就会变成一个“明日复明日”式的命题。相关教育部门的改革诚意,也会在这种拖沓中,变得荒凉无比。
要南方科大这块“实验田”不走寻常路,具体来说,其行政审批就应该像当年特区的建立那样突破掉所有的条条框框。只要硬件设施建设到位,该招生就要招生,该开学就要开学;只要师资力量到位,博士点、一级学科、国家课题都不应该吝惜……“试验田”本来就是要允许错误发生和存在的,半点资源都不给,拿什么让朱清时来搞实验和犯错误,拿什么说朱清时会成为“蔡元培第二”?
南方科大的阻力说大也大,说小也小,看就看行政权力是否有勇于践行“去行政化”的胆识、魄力和诚意。如果有这个胆识、魄力和诚意,则再大的困难都不会成为困难;如果没有,则再小的审批都可能成为南方科大成长路上的拦路虎。
- 2009-11-15“南方科大”章程能走出“宿命”吗?
- 2009-11-15立法能否保障南方科大“去行政化”
- 2009-09-18对去官化的南方科大充满期待
- 2009-09-18期待南方科大的“鲶鱼效应”